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7,共3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9
-
1应天常.新闻娱乐化,“化”向何处[J].新闻爱好者,2004(10):14-15. 被引量:1
-
2王德胜.欲望的机器——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大众传播现象[J].文史哲,1998(1):37-43. 被引量:8
-
3[美]鲍德里亚 刘成富 全志刚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5页.
-
4[英]麦克·费瑟斯通 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页.
-
5郑苏淮.论亚审美化——当代流行社会心理的描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2):74-77. 被引量:7
-
6朱存明.仿像:后现代社会的审美景观[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2(3):7-9. 被引量:3
-
7[德]席勒 冯至 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页.
-
8[美]乔治·桑塔耶纳 缪灵珠译.《美感》[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7页.
-
9巫汉祥.网络时代审美意识的变异[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1(2):95-102.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5
-
1[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分卷)[M].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
2[2]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
3(美)弗·杰姆逊(Jamseon,F.)著,唐小兵.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
4(美)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著,范静哗译.第二媒介时代[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
5喻国明.试论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获得与维系(上)──关于传播营销的策略分析[J].当代传播,2000(2):23-24.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38
-
1易乐.形象之名——当代中国广告透视[J].探求,2005(1):71-74. 被引量:1
-
2宋国庆,韩再峰.论亚审美环境下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27(6):105-107. 被引量:1
-
3林伦伦,李薇薇.网络酷语的语用特点及其文化解读[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0(5):65-69. 被引量:4
-
4郑苏淮,陈敏,林彬,秦红梅,韩晓云.亚审美形态论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5):6-10. 被引量:8
-
5冯霞.古希腊人文体育思想溯源[J].体育文化导刊,2007(1):73-75. 被引量:7
-
6朱大梅,陆小黑.竞技体育技术理性的美学阐释[J].体育文化导刊,2007(3):55-58. 被引量:2
-
7徐玉芳.网络交流对“公共领域”概念的修正[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4):76-78. 被引量:1
-
8郑苏淮,秦红梅.花影随月乾坤数——亚审美化思潮下解读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论依据[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6):104-107.
-
9沈利华.论中国吉祥文化的内涵及其生成方式[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1):81-87. 被引量:8
-
10金永铮.审美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J].电影评介,2010(1):18-20.
同被引文献12
-
1文侃,汤其昌.加强思想道德与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防线[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33-35. 被引量:2
-
2张铃枣.构建廉政文化的路径选择[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10-13. 被引量:4
-
3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
4程瑞,林泽玉.大众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2):126-127. 被引量:3
-
5范以锦,邬茜.从跟随者回归到引领者——论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J].传媒,2009(9):71-72. 被引量:22
-
6蔡娟.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廉政文化建设[J].社会科学,2009(9):30-34. 被引量:9
-
7隋岩.当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划分和嬗变——对三种文化形态的哲学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4):47-52. 被引量:26
-
8孙爱军.大众文化对青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学术论坛,2002,25(4):141-144. 被引量:7
-
9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5):77-82. 被引量:125
-
10栾轶玫.异化理论与媒介批判[J].国际新闻界,2003,25(3):60-63.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6
-
1刘水根,何雄明.传媒文化环境下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大家,2010(12):177-177.
-
2周露露.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新闻实践活动中的异化现象及扬弃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389-390. 被引量:2
-
3范玉茹,李玉杰.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58-59. 被引量:3
-
4黎雪源,王中兰.廉政文化建设的媒体文化境遇[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5):6-9.
-
5伍少霞.大众文化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的价值观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27):68-69.
-
6张铭智.传媒文化环境下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7):96-9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杨世华.当代中国文化核心要素建设途径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24(9):46-49.
-
2王向明,张云霄.检察机关参与法治文化建设之路径探索[J].人民检察,2014(11):28-31. 被引量:2
-
3李勇.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看网络异化与网络伦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6):68-70. 被引量:4
-
4李佳佳,刘伟伟.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与自信[J].老区建设,2013(24):8-9.
-
5蒋小平,张云霄.关于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国检察官,2014(5):64-66.
-
6沈思阳,张昕彤.基于内容分析编码表统计结果的韩剧《屋塔房王世子》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7):143-145.
-
7罗烈.浅议文化的自觉与自信[J].改革与开放,2013(6X):184-185.
-
1明瑞雪.当代大众传媒文化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6):181-181.
-
2谢小军.科学传播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J].科学与社会,2011,1(4):118-119. 被引量:3
-
3王慧.新媒体新闻的编辑和评论[J].西部广播电视,2016,37(1):79-79.
-
4陆丹.公共图书馆多元开放的构想[J].图书馆学刊,2012,34(1):16-18. 被引量:2
-
5赵亮.第九届文津图书奖揭晓 十部作品获奖[J].当代图书馆,2014,0(2):77-77.
-
6吴为山.文化交流需要大国思维[J].人民论坛,2012(10):76-77.
-
7彭金明.多舆论场中广播媒体的应对与担当[J].声屏世界,2014,0(8):22-23.
-
8孙崧.论大众文化审美转变对电视节目的影响[J].当代电视,2011(4):48-49.
-
9赵伟东.新闻标题的美学追求[J].写作,2008(8):32-34.
-
10成永群.图书馆与主导文化[J].图书馆建设,1998(3):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