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媒体语言中的“洋泾浜”新现象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6-146,111,共2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2
1 洋泾浜本是上海外滩的一段,位于叫做洋泾浜的河流(早已填没)和黄浦江的会合处.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辟为商埠,洋泾浜一带成了外国商人的聚集地.他们和当地平民接触,为了使当地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就简化自己的语言,夹入一些当地的语言成分;另一方面,当地人在掌握这种外语时,受到自己语言中语音、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干扰,又对它进行相应的改变.最后,双方仿佛在语言上达成一种协议,产生了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交际工具.比如把comprador(买办)说成"康白渡"、把one dollar(一块大洋)说成"温淘箩"等等.因产生于洋泾浜一带的这种语言现象具有代表性,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兴趣,所以国外语言学界称这种在语言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特殊语言现象为"洋泾浜".(叶蜚声、徐通锵1997:213-214)
2 Backus A.The role of semantic specificity in insertional codes-witching evidence from Dutch-Turkish[A].Jacobson.Codes-witching Worldwide Ⅱ [C].Berlin:Mouton de Gruyter 2001.125-154.
1 王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文化差异[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5(4):138-140. 被引量:1
2 蒋美红.论许译《唐诗三百首》典故的翻译技巧[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1):83-86. 被引量:5
3 郭涓.浅谈英汉文化差异及翻译[J] .文学与艺术,2010(5):100-100.
4 江艳丽.从“PK”现象看字母词的使用和规范[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2):125-127.
5 张政道.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交际能力的培养[J] .跨世纪,2008,16(3):234-235.
6 董方峰,杨洋.中国媒体体育报道中的战争隐喻[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7(4):327-330. 被引量:14
7 白兰.英语的文化教学与教学法理论浅谈——评《英语教学法理论与新发展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6(10).
8 康宁.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小议[J] .考试周刊,2007(46):54-55. 被引量:3
9 李沐阳,张兰月.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J] .当代电视,2010(4):89-90. 被引量:2
10 张金玲.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定位[J] .记者摇篮,2003(5):56-5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