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和象征系统 被引量:3

The Symbols and the Symbolic System in Lisao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离骚》在创作上的显著特色是:大量采用象征手法,组成三大象征系统。其独创之处就在于:融主体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和时代特征,构成完整的象征体系。 The obvious trait of Lisao is the use of numerous symbols which form three symbolic systems.Its uniqueness is the integration of subjectivity,integrity and unity,which has both the writer's traits and the traits of the times and forms a complete symbolic system.
作者 殷光熹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
出处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2-88,共7页 The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离骚 象征 系统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2]马茂元,陈伯海.楚辞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 2[4]马茂元.楚辞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 3[4]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 4[5]茨维坦·托多罗夫.象征理论[M].王国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 5[6]陆侃如,等.楚辞选[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 6[4]祖保泉.司空图诗品解说[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64.
  • 7[10]黑格尔.美学: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共引文献9

同被引文献36

  • 1江立中.略论《离骚》的象征体系[J].云梦学刊,1992,13(2):1-5. 被引量:1
  • 2游国恩.楚辞论文集[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303.
  • 3李善,等.六臣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4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M]//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 5王应麟.困学纪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 6[3]邓乔彬.宋词与人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9.
  • 7王夫之.楚辞通释[M].上海:中华书局,1959.
  • 8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75-76.
  • 9梁启超.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46,321.
  • 10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