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和硝酸与铜反应时浓稀界限的实验探究
被引量:4
出处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
2005年第9期12-13,共2页
Teaching Instruments and Experiments
同被引文献18
-
1叶瑞心.论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资讯,2007,5(7):136-137. 被引量:5
-
2汤永娥.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的改进[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1999,0(2):28-28. 被引量:1
-
3胡苗,陈贝,胡超凯.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实验变黑现象的探究[J].化学教学,2005(7):45-45. 被引量:2
-
4谭云生.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创新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23(5):31-31. 被引量:3
-
5赵受高.浅议新课程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6):86-86. 被引量:3
-
6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
7中山大学.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8段忠义.浅议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136-136. 被引量:3
-
9娄广信.浓稀硝酸氧化性强弱辨析[J].消费导刊,2007,0(4):163-163. 被引量:3
-
10雷利彬.再谈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和问题探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0(5):41-4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张喆,周罡,高晓蕾,李裕林,廖仁安.7-表-+γ-桉叶油醇的不对称全合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4):573-574. 被引量:4
-
2姜富灵.翻转课堂在提升化学学科素养中的研究与实践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0(11):7-7.
-
3罗春燕,邱祖民,李东阳.硫酸体系退镀回收ABS电镀件的工艺[J].环境工程学报,2016,10(2):867-872. 被引量:2
-
4叶永谦,张贤金,吴新建.铜与浓、稀硝酸连续反应演示实验的再改进[J].化学教学,2016,0(7):60-61. 被引量:10
-
5陈海涛.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的创新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0(2):31-32. 被引量:2
-
6颜冬微,吴双桃,刘艺,黄沔铷.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微量实验设计[J].化学教学,2017,0(2):63-65. 被引量:6
-
7李凯芳.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和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0(3):150-150.
-
8张红卫.浓硫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学,2020,0(1):67-69. 被引量:11
-
9黄娇丽,李佳.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综述[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36(9):39-45.
-
10邱美艳.稀硝酸与铜反应最佳条件的探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12):38-40. 被引量:1
-
1陈德.硝酸氧化法制备硫酸铜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0,18(5):10-11.
-
2陈静琼,倪哓添.浓稀硝酸与铜反应一体化微型实验再改进[J].江西化工,2013,29(4):141-142. 被引量:2
-
3柯少辉.铜与硝酸实验的新改进[J].新课程,2016,0(20):13-13.
-
4琚昭健.优化游泳教学方法的实验探究[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8(3):145-146. 被引量:3
-
5曾鸣,刘聪.高校体教专业排球普修课研究型教学实验探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9):842-845.
-
6潘振伟.硝酸的不稳定性[J].化学教学,2007(3):79-80. 被引量:1
-
7李晋凯.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硝酸与铜反应的创新实验互动课堂[J].化学教育,2016,37(11):57-60. 被引量:2
-
8你来我往[J].电子竞技,2014,0(24):78-79.
-
9陈晓春.异步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8):28-29. 被引量:2
-
10毛振明.狗熊与硫酸、现代人与体育[J].体育教学,2002,22(3):1-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