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被引量:
15
Aroma comparison between "strong smell" and "fresh smell" of Oolong te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作者
冯廷佺
机构地区
福建省茶叶学会
出处
《中国茶叶》
2005年第5期18-19,共2页
China Tea
关键词
乌龙茶
清香型
浓香型
台湾地区
安溪铁观音
武夷岩茶
花色品种
茶叶企业
初制技术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1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22
同被引文献
251
1
陈晓栋,黄伙水.
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要点[J]
.福建茶叶,2009,32(2):20-21.
被引量:8
2
高水练,林郑和,郝志龙,陈梁城.
新工艺增强安溪铁观音“音韵”的技术措施[J]
.茶叶科学技术,2004(2):37-38.
被引量:2
3
姜绍通,潘丽军,汪国庭,郑志.
食品抗氧化剂茶多酚热稳定性的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9(4):11-13.
被引量:6
4
骆耀平,董尚胜,童启庆,夏涛,屠幼英,须海荣.
7个茶树品种新梢生育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J]
.茶叶科学,1997,17(S1):25-28.
被引量:44
5
王则金,唐良生,吴秋儿.
乌龙茶的萎凋工艺[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4):490-493.
被引量:16
6
王登良,郭勤,张大春.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197-200.
被引量:38
7
陈林,张方舟.
乌龙茶做青可控技术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4,27(3):16-18.
被引量:8
8
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张文锦.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叶片状态的影响[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11-13.
被引量:9
9
高水练,林郑和,郝志龙,陈梁城.
新旧工艺制成铁观音的品质化学比较[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27-28.
被引量:9
10
赖凌凌,郭雅玲.
茶鲜叶的保鲜原理与技术[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32-3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5
1
郭桂义.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57-5958.
被引量:11
2
郭桂义,王广铭,胡孔峰,袁丁,孙慕芳.
制茶工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08(1):57-59.
被引量:2
3
戴前颖,华再欣,夏涛.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51-351.
被引量:7
4
杨锐.
β-葡萄糖苷酶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研究[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4):24-28.
被引量:4
5
池仰坤.
清香型铁观音加工技术研究[J]
.福建茶叶,2010,33(5):32-34.
被引量:5
6
焦杨,王登良.
乌龙茶传统做青与现代做青新工艺[J]
.广东茶业,2010(5):23-26.
被引量:8
7
张敏,黄亚辉,赵文霞,阙伟.
做青工艺对单丛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12(2):15-19.
被引量:14
8
项雷文,陈文韬.
美拉德反应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13-17.
被引量:17
9
郭雅玲,赖凌凌.
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6):1142-1147.
被引量:16
10
王文杰,徐卫兵,雷攀登,吴琼,方吴云.
我国制茶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方向[J]
.中国茶叶加工,2012(3):4-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22
1
杨文俪.
不同做青方式对铁观音做青叶态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J]
.茶业通报,2022,44(2):63-66.
被引量:2
2
敖存,唐德松,龚淑英,刘蕾,顾志蕾.
不同鲜叶摊放处理对夏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0,30(5):384-392.
被引量:20
3
易本驰,魏明奎,郑全芳,程丰,王瑞.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5):171-172.
被引量:9
4
戴前颖,华再欣,夏涛.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51-351.
被引量:7
5
陈义,孙慕芳,郭桂义.
高职高专茶叶机械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32-33.
被引量:2
6
汪海波,黄爱妮,张含俊,刘良忠.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研究[J]
.食品科学,2011,32(9):159-163.
被引量:2
7
黄毅彪,陈济斌,郝志龙,林燕萍,金心怡.
乌龙茶振动摇青双因素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40-342.
被引量:3
8
李文萃,汤一.
龙泉金观音夏暑茶加工工艺探讨[J]
.茶叶,2012,38(2):99-101.
被引量:2
9
胡建辉,张新富,王玉.
茶叶标本室建设及其在茶学实践教学中的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15535-15536.
被引量:4
10
王文杰,徐卫兵,雷攀登,吴琼,方吴云.
我国制茶工艺技术的发展与方向[J]
.中国茶叶加工,2012(3):4-7.
被引量:5
1
龙万金.
试论绿茶初制技术与品质的关系[J]
.蚕桑茶叶通讯,1991(2):35-37.
2
舒庆龄,赵和涛.
祁门红茶不同产地的主要香气成份及在初制过程的变化研究[J]
.茶业通报,1989,11(2):28-32.
被引量:7
3
温天海.
平和“白芽奇兰”的主要特征及其初制技术[J]
.福建茶叶,1991(2):36-37.
被引量:2
4
杨忠耿,王振忠.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技术探讨[J]
.福建茶叶,2004,27(2):35-35.
被引量:8
5
刘柳浪.
浅谈初制技术对浮红品质的影响[J]
.蚕桑茶叶通讯,2014(1):36-37.
6
王旭峰.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J]
.科技视界,2011(28):47-47.
7
曾钟,郭雅玲,叶宝存.
台式乌龙茶初制技术[J]
.福建茶叶,1996(1):25-27.
被引量:8
8
林文明.
“梁野炒绿”春茶初制技术及在制品水分测定试验[J]
.基层农技推广,2016(12):41-43.
9
饲料原料和产品中塑化剂检测技术问世[J]
.畜禽业,2011,22(12):27-27.
10
宁重南.
提高东至红茶初制技术的几个关键[J]
.茶业通报,1989,11(4):30-32.
中国茶叶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