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60-70年代新博物馆运动思想和“生态博物馆”用词和概念的起源
被引量:8
出处
《中国博物馆》
2005年第3期25-27,共3页
Chinese Museum
同被引文献52
-
1尹凯.“博物馆的政治学”专题主持人语[J].文博学刊,2020(3):42-43. 被引量:1
-
2周真刚,唐兴萍.浅说生态博物馆社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以梭嘎生态博物馆为典型个案[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2):33-37. 被引量:15
-
3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J].城市规划,2005,29(1):14-19. 被引量:26
-
4苏东海.生态博物馆的思想及中国的行动[J].国际博物馆,2008(1):29-40. 被引量:28
-
5E.拉兹洛,默明哲,章绍武.即将来临的人类生态学时代[J].国外社会科学,1985(10):43-46. 被引量:26
-
6陈曦.关于概念的定义——逻辑学习札记[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1):86-89. 被引量:3
-
7罗德启.中国贵州民族村镇保护和利用[J].建筑学报,2004(6):7-10. 被引量:27
-
8黄萍,游建西.求变与保护:中国首座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处境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0):23-26. 被引量:16
-
9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3):161-166. 被引量:316
-
10曲凌雁.城市历史地区保护规划的几个要点[J].世界地理研究,2004,13(4):40-4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8
-
1余压芳,刘建浩.生态博物馆研究进展及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影响[J].建筑学报,2006(8):79-81. 被引量:19
-
2陈淑琤.生态博物馆的拓展或另类: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分析[J].中国博物馆,2008(3):95-99. 被引量:6
-
3王贵生,三月.甘肃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生态化”战略[J].甘肃社会科学,2009(1):238-242. 被引量:8
-
4李利,华晨.构筑开放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方法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85-89. 被引量:15
-
5但文红,刘彦随,黄娟,张聪.生态博物馆本土化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以贵州省生态博物馆建设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3):47-52. 被引量:9
-
6刘迪.国际博协博物馆定义文本探析:基于逻辑、实体与语境三重维度[J].中国博物馆,2018(4):23-28. 被引量:5
-
7周婧景.守正与创新:社会博物馆学及其中国适用性思考[J].东南文化,2024(2):129-138.
-
8徐一丹.博物馆社会学:思想、概念与行动——简评《博物馆社会学》[J].中国港口,2018(A02):97-1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1
-
1艾佳,甘雨欣.大众文化视野下数字媒介对提升博物馆公共教育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J].艺术管理(中英文),2020(3):58-62.
-
2李飞.东江麒麟舞开发与保护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97-98. 被引量:2
-
3赵海娟,唐小茜,胡瑞.“生态博物馆”主题动漫游戏的开发利用[J].思想战线,2013,39(S2):84-86.
-
4汪芳.用“活态博物馆”解读历史街区——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建筑学报,2007(12):82-85. 被引量:41
-
5曾启鸿,袁书琪.泰宁创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几个问题[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0(4):99-102. 被引量:1
-
6王瑾瑜,赵玉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31-232. 被引量:1
-
7张艳玲,肖大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中的重要性[J].古建园林技术,2009,11(3):60-62. 被引量:6
-
8高海平.陕北刺绣调研与艺术特征浅探[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5):62-64.
-
9刘学平.生态理念下的生态图书馆发展探赜[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2-15. 被引量:17
-
10刘学平.图书馆生态化发展之审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17-20. 被引量:1
-
1雨果.戴瓦兰,Hugues de Varine,张晋平.20世纪60—70年代新博物馆运动思想和“生态博物馆”用词和概念的起源[J].中国博物馆,2005(2):36-38. 被引量:12
-
2刘欣.切实推进档案信息化步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4):190-190.
-
3刘艳.出境考察与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14(5):40-44. 被引量:1
-
4李书安.梁启超的国民外交运动及对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影响[J].兰台世界(上旬),2015(1):106-107. 被引量:2
-
5沈占云.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的背景因素、历史意义之考察[J].图书馆,2006(1):24-26. 被引量:9
-
6李子.西藏自治区图书馆事业开展知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情报,2009,29(4):170-174. 被引量:2
-
7丁璇.基于背景因素的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7):58-61.
-
8李子,石方夏,孔繁秀.西藏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建设背景因素分析与思考——以国内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发展现状为视角[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5):136-142. 被引量:1
-
9诸雨辰.清代文评专书整理与研究综述[J].励耘学刊,2015(2):179-199.
-
10李芸萍.中华图书馆协会及其对我国早期图书馆事业的贡献[J].学园,2012(9):190-19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