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的培养在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
参考文献8
-
1刘跃平.肺癌中PCNA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1999,26(11):869-871. 被引量:5
-
2雷松,魏于全,毛咏秋,杭振镳,赵霞,严律南.405例人体肿瘤细胞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30(3):324-326. 被引量:2
-
3崔正言.肿瘤疫苗的发展现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地位与前景[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9(03).
-
4储大同.单克隆抗体的临床肿瘤应用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9,6(3):171-172. 被引量:1
-
5王强,赵毅,孙威,王明德,秦晔,王明辉.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细胞嗜银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612-613. 被引量:3
-
6刘杰,魏海明,田志刚,冯进波,孙.肿瘤细胞五种细胞因子基因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22(3). 被引量:6
-
7吴云飞,陈峻青,何三光,马东初.胃癌细胞DNA含量、细胞增殖比率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1):62-64. 被引量:19
-
8蔡建辉,蒋贻康,张玉印,张祥宏,吕贵华,高清泽,左连富.胃肠道平滑肌肿瘤DNA含量与临床病理的关系[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4(6):378-38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25
-
1吴名耀,郑瑞明.食管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22(4):239-240. 被引量:2
-
2黄杰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4,14(1):9-11. 被引量:94
-
3阮幼冰,武忠弼.增殖细胞核抗原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大鼠肝癌与胃癌中的表达[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5):274-277. 被引量:11
-
4夏书月,姜彦多,何安光,王实,朱继江.肺鳞癌发生过程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J].中国肿瘤临床,1995,22(11):772-775. 被引量:6
-
5王恩华,刘闺男,赫明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AgNORs图像分析在判断肺癌预后上的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4(3):143-145. 被引量:33
-
6魏永昆.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肿瘤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6,23:47-49.
-
7祝淑钗.食管癌PCNA,CYCLIN D表达和DNA含量对术前放疗预后的影响(学位论文)[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
-
8刘文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声门上喉鳞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学位论文)[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
-
9吴云飞,陈峻青,何三光,马东初.胃癌细胞DNA含量、细胞增殖比率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1):62-64. 被引量:19
-
10蔡建辉,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2年,14卷,增刊,8页
共引文献36
-
1王强,赵滢,孙威,乔麟.胃肠道间质细胞瘤p16基因表达与增殖、凋亡的关系[J].辽宁医学杂志,2004,18(1):7-8. 被引量:2
-
2吴云飞,徐惠绵,陈峻青.胃癌细胞增殖活性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5):527-529. 被引量:4
-
3吴云飞,姜乃佳,徐惠绵,陈峻青.胃癌细胞BrdUrd标记指数及DNA含量与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3):759-760.
-
4吴云飞,徐惠绵,陈峻青.胃癌细胞增殖活性与病期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9):1088-1090. 被引量:1
-
5吴云飞,徐惠绵,陈峻青.胃癌细胞增殖活性与浸润转移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6):446-449.
-
6魏海明,田志刚,刘杰,冯进波,孙汭.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细胞因子mRNA的临床意义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1,3(1):3-5.
-
7吴云飞,徐惠绵,陈峻青.胃癌细胞增殖活性与脉管转移及预后关系的探讨[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8):492-495.
-
8杨志强.抗Ki-67单克隆抗体识别的大肠癌细胞动力学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3):396-398.
-
9梁婧,李岩,刘文波,许晓群,赵跃然.肺癌患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6):597-600. 被引量:3
-
10韩非,王汉渝,夏云飞,刘孟忠,赵充,卢泰祥.鼻咽癌新鲜肿瘤组织DNA倍体性与预后的关系[J].癌症,2007,26(9):1015-1019. 被引量:3
-
1阎新文,王建一.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1990,17(1):46-49.
-
2马世英,刘民培,陈晓琳,陈伟,戴兵,邹燕玲,初俊杰.一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相对亲和常数的测定[J].免疫学杂志,1991,7(4):265-267. 被引量:2
-
3黄伟,李宝生.蛋白质组学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12):926-927.
-
4兰青,黄强.影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导向作用的因素分析[J].单克隆抗体通讯,1993,9(1):57-60.
-
5甄永苏.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导向药物的研究概况[J].医学研究通讯,2000,29(1):2-4.
-
6张卉,张树才.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2,39(11):851-854. 被引量:2
-
7孙积峰,王萍.miRNA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5):525-526. 被引量:1
-
8岳颖,任力,李德昌,毛志远,王萍,赵广,王毅侠.皮肤假血管瘤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18(5):351-353. 被引量:2
-
9陆士新,林培中,王国清,罗贤懋,吴旻.食管癌的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1999,8(9):407-408. 被引量:8
-
10张士福,张彬.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605-2607. 被引量: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