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也说“理性预期”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所谓“预期”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如个人、企业等)在决定其当前的行动以前,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动所作的一种估计。而“理性预期”则是当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上发生的事实时的情形。很显然,公众要进行预期就离不开有关的信息,这种信息不仅包括了历史的统计资料,而且也包含对有关经济变量因果关系的判断等知识。卢卡斯指出,人们在预期即将发生的经济变动时,总是倾向于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根据已获得的所有信息,作出合理而明智的反应。理性预期学派关心的就是公众的这一反应对政府政策效力的影响,并认为政策的制定者不能无视这种影响,否则,政策的目标不仅实现不了,而且有时还会引发政府事先无法预料,事后又难以控制的局面发生。例如,1988年我国“抢购风”的形成就主要是因为公众普遍地形成了通货膨胀的预期,这种“人人预防、人人自保”的社会心理在通胀时期,就会如大堤决口一样势不可挡,于是当时制定的“价税联动方案”等价格改革措施,尚未出台便胎死腹中。这个让人记忆犹新的事件经常被中国的经济学家们用来强调公众预期的重要性,它深刻地揭示出经济政策的效力除去政策本身应符合经济运行的实际需要以外,还必须注意到公众对经济变动的预期及其反应。 对于政府而言,理性预期的观点可谓既新鲜?
作者 王军
出处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9-70,共2页 Finance & Economic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