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穴性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述腧穴穴性的概念、源流、与穴性有关的因素,从而提示穴性如同药性一样,只有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才能达到取穴少而效捷的目标。
作者
张登部
刘建
杜广中
出处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腧穴
穴性
概念
作用因素
分类号
R224.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57
1
张玉丽,白妍,东贵荣.
阴阳气血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36例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22-23.
被引量:11
2
冯木兰,张凤华.
施治针灸要体现辨证施治[J]
.内蒙古中医药,2000,19(S1):80-81.
被引量:2
3
刘光忠.
针刺廉泉、通里治疗暴喑100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
被引量:7
4
杨光.
对腧穴功效表述的探讨[J]
.中国针灸,2004,24(8):589-590.
被引量:2
5
陈尚杰.
穴位主治实质的探讨[J]
.中国针灸,2004,24(11):789-791.
被引量:8
6
林怡,戴铭.
罗兆琚《实用针灸指要》述要[J]
.广西中医药,2005,28(2):38-39.
被引量:10
7
凌宗元.
腧穴穴性理论探讨[J]
.中国针灸,2005,25(2):131-132.
被引量:13
8
鞠琰莉,丛树芹.
针灸取效依赖机体自组织机制[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6):368-369.
被引量:1
9
张维,刘志顺,李珺.
深刺天枢穴治疗结肠慢转运性便秘30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0):26-27.
被引量:27
10
李志道,王玉琴.
应该加强腧穴功能的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1996,12(4):7-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6
1
王军,赵吉平.
穴性小窥 从中药的性能看腧穴的性能[J]
.针刺研究,2008,33(4):280-283.
被引量:8
2
周星娅,周桂桐,王卫.
浅谈腧穴穴性[J]
.天津中医药,2009,26(2):121-122.
被引量:8
3
王振国,余楠楠,陈泽林,郭义.
穴性与腧穴功能的本质——影响腧穴功能与作用的因素探讨[J]
.上海针灸杂志,2014,33(8):772-774.
被引量:5
4
颜传竹,李文元,程斌.
通里穴刍议[J]
.中医外治杂志,2016,25(4):54-55.
被引量:2
5
黄炳祥,许金森.
穴性探究及其临床应用[J]
.辽宁中医杂志,2016,43(9):1975-1977.
被引量:3
6
刘福花,秦晓光,龙俊华,李梅.
穴性现代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2):84-86.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冯春燕,樊小农,张春红,王舒,石学敏.
中频率短时间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4):5-7.
被引量:7
2
李仲平,方艳伟,贺金.
浅析腧穴之穴性与中药之药性[J]
.四川中医,2010,28(1):113-114.
被引量:5
3
徐春申.
腧穴穴性的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639-640.
被引量:3
4
韩翠翠,俞仲毅.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沿革及应用纂要[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2):16-22.
被引量:13
5
牛舰霏,赵晓峰,武连仲,石学敏.
再论“穴性”[J]
.中国针灸,2014,34(6):569-571.
被引量:8
6
王振国,余楠楠,陈泽林,郭义.
穴性与腧穴功能的本质——影响腧穴功能与作用的因素探讨[J]
.上海针灸杂志,2014,33(8):772-774.
被引量:5
7
郑嘉太,陈波,郭永明,郭义.
影响腧穴配伍效应差异的因素分析[J]
.中国针灸,2015,35(7):719-722.
被引量:13
8
石云舟,单纯筱,王富春.
影响腧穴配伍的关键因素——选穴[J]
.中国针灸,2015,35(10):1025-1027.
被引量:27
9
方依依,武明霞,鲁海,张春红.
刍议针刺补泻之要点[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921-923.
被引量:11
10
李洁纯,郭义,李桂兰.
针灸处方配穴新思路——因药配穴[J]
.中国针灸,2016,36(9):979-981.
1
李西忠,李忠正,席强,郭永明,郭义.
影响灸法作用因素的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08,24(8):58-61.
被引量:2
2
吴非.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的分析[J]
.林区教学,2006(5):93-93.
3
黄凤文.
通络法与化瘀法关系临床浅谈[J]
.黑龙江中医药,2007,36(2):2-2.
被引量:2
4
谷峰.
《黄帝内经》对社会心理疾病的认识[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3):303-304.
被引量:1
5
龙小娜,储浩然.
隔姜灸治疗肥胖症的理论探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5):48-49.
被引量:4
6
刘新发,赵鸿亮.
论推拿手法补泻[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5):14-16.
被引量:6
7
陈有明,许亚兵,扬鹏年,李兴斌.
浅议《伤寒论》预后辨证[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151-2153.
被引量:4
8
顾培青,沈洪,单兆伟.
单兆伟运用吴茱萸经验[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3):423-424.
被引量:6
9
韩萱.
中药方剂中的君臣佐使[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0(4):43-43.
10
范砚超,张国平,唐明,于俊生,陈柏楠.
从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初探[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5):261-263.
被引量:54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