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与语言的转向——后形式主义、图像学与符号学
被引量:61
The Enlightened Vision:Robert Motherwell's Abstract Art and Asian Concepts
出处
《新美术》
CSSCI
2005年第3期4-15,共12页
Journal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参考文献19
-
1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Penguin,1970年.p205.
-
2.
-
3.[M].,..
-
4.[M].,..
-
5.[M].,..
-
6.[M].,..
-
7.[M].,..
-
8.[M].,..
-
9.[M].,..
-
10.[M].,..
同被引文献367
-
1王迁.再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J].政法论坛,2023,41(4):16-33. 被引量:131
-
2傅新泉.唤醒民族集体记忆的影像叙事策略分析——以新华社微纪录片《国家相册》为例[J].新闻传播,2020(15):32-33. 被引量:5
-
3彭佳.传播符号学: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46-56. 被引量:18
-
4曹亚鹏,赵奎英.从“知觉的再现”到“符号的再认”——布列逊的话语符号艺术观及其与贡布里希的论争[J].山东社会科学,2021(4):82-88. 被引量:5
-
5蔡莉,王淑婷,刘俊晖,朱扬勇.数据标注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20,31(2):302-320. 被引量:68
-
6陈宏薇.符号学与文学翻译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1):11-15. 被引量:43
-
7宁东兴.汉英标语语言特点对比研究及翻译原则探讨[J].电影文学,2008(22):154-155. 被引量:1
-
8陈路芳.从《评皇券牒》看瑶族的矛盾性格[J].广西社会科学,1999(3):62-66. 被引量:5
-
9陈丹青.回顾展的回顾[J].美术研究,1998(4):89-92. 被引量:3
-
10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J].外国文学,1996(1):72-78. 被引量:380
引证文献61
-
1范子铭.公益广告中动物形象的应用研究[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1):35-49.
-
2陈皓.绘制法律图像学[J].北大法律评论,2020,21(1):107-128.
-
3徐丽娜.从图像学到视觉文化——W.J.T.米切尔形象研究的路径与困境[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3):220-224. 被引量:1
-
4岳锋.图像学和符号学:敦煌艺术史学的方法论前景[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4(4):28-31. 被引量:3
-
5甘霞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观念的解释学背景[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8(3):60-62. 被引量:1
-
6郑筱莹.论空间导识系统设计中的图形符号学意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9(1):107-110. 被引量:2
-
7张玉勤.宣物莫大于言 存形莫善于画——“语—图”互文语境中的洛神形象[J].兰州学刊,2009(7):176-179.
-
8费新碑.网络界面视觉识别系统设计(WVIS)理论研究报告[J].科普研究,2009,4(5):5-17. 被引量:1
-
9楚小庆.形式分析法在艺术史研究中的局限及其当代机遇[J].江苏社会科学,2010(1):180-185. 被引量:2
-
10鲁明军.“复调”的再造与对象的解放——以李华生为例论“格林伯格在中国”[J].文艺研究,2010(9):109-1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79
-
1胡梦飞.2022年运河学研究综述[J].运河学研究,2023(2):208-223.
-
2衣长春,孙宇.“闲人”到“圣王”:胤禛的形象塑造——以《杖挑蒲团》为中心的考察[J].形象史学,2024(2):252-266.
-
3程鹏翔.数字媒体技术在沉浸式旅游中的应用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0(22):26-27. 被引量:3
-
4任子奇,李险峰,穆宇阳,李家宁.2000年后北京户外空间公共艺术的空间意象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J].风景园林,2023,30(S02):113-118.
-
5唐小林.文学艺术当然是符号:再论索绪尔的局限——兼与陈炎先生商榷[J].南京社会科学,2014(1):138-144. 被引量:10
-
6沈亚丹.“造型描述”(Ekphrasis)的复兴之路及其当代启示[J].江海学刊,2013(1):188-195. 被引量:22
-
7韩雪.美国电影文化在中国的图像表达——新世纪以来的中美电影海报研究[J].当代电影,2013(4):134-136. 被引量:6
-
8穆纪光.敦煌艺术史的符号学视看方式[J].甘肃社会科学,2013(2):83-87. 被引量:3
-
9刘伟冬.西方艺术史研究中的图像学概念、内涵、谱系及其在中国学界的传播[J].新美术,2013,34(3):36-54. 被引量:32
-
10李承华.生产、流通与符号:明代木版复制时期的“图文”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3(3):48-50.
-
1罗虹.新媒体艺术对当代电影创作的影响[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4):183-184. 被引量:3
-
2张丹.超越现代主义:“波普”所引发的艺术语言的转向[J].艺术百家,2012,28(S2):81-82. 被引量:3
-
3脉望.中国雕塑的当代转型[J].艺术市场,2016,0(24):12-23.
-
4夏硕琦.继往开来 融于时代——娄师白:齐派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光大者[J].新美域,2006(6):41-45.
-
5唐晨.结合“模仿论”试论动画艺术独特的表现力[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9):88-88.
-
6邢莉.德国艺术史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鲁莫尔[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1):23-28. 被引量:2
-
7窦薛霖.从模仿论的角度解读西方传统写实绘画中的明暗[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7-28. 被引量:1
-
8唐小雪.19世纪以来欧洲绘画风格的变化及艺术家的使命[J].大舞台,2012(6):93-94.
-
9窦薛霖.从模仿的角度谈西方传统绘画中的色彩[J].大舞台,2010(3):64-65.
-
10朱和锋.从模仿论的视角谈诗歌与绘画的同一[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0(13):265-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