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51
-
1邱仁宗.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及其控制[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10(2):27-34. 被引量:9
-
2柯礼文.关于两类技术社会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16(1):34-41. 被引量:4
-
3盛国荣.技术哲学视阈中的技术范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7-11. 被引量:3
-
4蔡冠群,张新民.对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分析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1):104-108. 被引量:2
-
5张义兵.教育技术的社会学意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9-94. 被引量:5
-
6关士续.技术发明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
-
7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4.
-
8许良英(译).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72-73.
-
9(苏)TИ.舍梅涅夫 张斌(译).哲学和技术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33.
-
10李远哲 中科院.面对21世纪的挑战.1999科学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7.
引证文献5
-
1谢舜,凌小萍.技术发展的社会选择:技术与社会在互动中的认同[J].学术论坛,2005,28(2):21-24. 被引量:2
-
2王全,张培.论影响教育技术研究变迁的力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2):9-13.
-
3江河海,李有贵.论技术与社会的互动[J].科技导报,2001,19(7):40-43. 被引量:2
-
4邬晓燕.论技术范式更替与文明演进的关系——兼论以绿色技术范式引领生态文明建设[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1):122-126. 被引量:11
-
5高振南,孙守领,姜子豪.元宇宙:新技术范式的硬核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6):41-47.
二级引证文献15
-
1王存刚.两大社会制度竞争论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36-41.
-
2晁蓉,熊江华,孙从军.探析技术社会化的过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4):11-13.
-
3陈凡,吕正春,陈红兵.工业遗产价值向度探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30(5):72-76. 被引量:9
-
4陶应时,蒋美仕,袁模芳.现代生物技术耦合生态价值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8):113-118. 被引量:1
-
5赵磊.中国生态文明技术范式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剖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34(5):114-119.
-
6杨友文,刘继广,黄文娇,苏章仁.新工业革命发展及其对中国工业转型的启示[J].新型工业化,2017,7(3):101-106. 被引量:8
-
7曹康康.绿色技术创新的伦理研究论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5(10):37-43. 被引量:2
-
8刘焕明.生态文明逻辑下的绿色技术范式建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5(12):40-44. 被引量:3
-
9林德明,郭银鑫.技术范式转换中的熵变研究[J].科学与管理,2021,41(2):10-15.
-
10周璐,罗立国.技术范式视角下的专利制度演进路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21,39(8):1428-1436.
-
1关于“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笔谈的征文通知[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2):67-67.
-
2关于“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笔谈的征文通知[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1):110-110.
-
3郭剑波,刘杰.全国“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研讨会纪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6):110-112.
-
4肖峰.e-Science与科学哲学的新课题[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4):49-53. 被引量:3
-
5李宏伟.寻根与超越: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诉求[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7-8.
-
6石城.论科学哲学流派与科学哲学发展新趋势[J].品牌(理论月刊),2015(2):283-28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