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止痛中药的收录和应用特点
被引量:
2
An Exploration into Research of Analgesic Chinese Drug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古文献中止痛中药的收录与用药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辨证止痛、归经止痛、引经止痛、定位止痛、对症止痛等对后世痛症辨治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
吴承艳
机构地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53-354,共2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止痛中药
收录
用药特点
分类号
R282.70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26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1
范晔.后汉书·八十七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2,9..
2
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4..
3
苏敬.新修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51.
4
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82.
5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35.561,120.
6
缪希雍.本草经疏[M].池阳:光绪卯仲冬池阳周氏校刊,1891.72.
7
张仲景.伤寒论[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55.23,41.
8
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36.
9
黄宫绣.本草求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81.
10
汪昂.医方集解[M].上海: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53.
共引文献
126
1
黄仁礼.
《伤寒杂病论》芍药运用要点探讨[J]
.河南中医,2004,24(8):1-3.
被引量:2
2
马梅芳,吕伟,高宇源.
中药炮制辅料探析[J]
.中医研究,2005,18(3):22-24.
被引量:7
3
张洁,杨云,马百平.
中药黄精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3):28-29.
被引量:15
4
倪世美.
紫苏子药名沿革[J]
.河南中医,2005,25(5):62-63.
被引量:4
5
狄留庆,倪美华,刘圣金.
杜仲炮制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进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6):406-408.
被引量:10
6
黎章矩,骆成方,程晓建,冯肖军,喻卫武.
香榧种子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5):540-544.
被引量:82
7
郭庆梅,周凤琴,李定格,张永清.
瓜蒌的名称、原植物和产地的本草考证[J]
.中医研究,2006,19(3):28-29.
被引量:14
8
焦振廉.
试论孙思邈的医学思想[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4):24-27.
被引量:2
9
严辉,张丽,丁安伟.
蒲黄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5):335-337.
被引量:1
10
郭庆梅,周凤琴,张卉,张永清.
瓜蒌的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和功效的考证[J]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24-1826.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
15
1
彭媛,顾振纶.
植物药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1):19-22.
被引量:36
2
朱建伟,武继彪,李成韶,隋在云,杜广才,房信胜,玄振玉,彭锁锂.
马钱子碱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3):166-167.
被引量:71
3
张廷模,王建.
中药药性“三性”说新论[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1-2.
被引量:19
4
周志梅,郭世民,何静,戴伟锋,罗万玲,李宝才.
镇痛中药的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4):52-54.
被引量:23
5
陈建章,邹来勇.
旴江医学形成因素探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0):2511-2512.
被引量:6
6
邹来勇,汤群珍.
《得心集医案》之湿热腰痛病案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0):1156-1157.
被引量:7
7
于虹.
从审因辨痛用药谈中药的止痛作用[J]
.新中医,2002,34(7):5-7.
被引量:4
8
何晓晖,徐春娟.
传承创新是旴江医学最鲜明的特征(续)[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26(3):1-4.
被引量:13
9
刘晓庄.
“旴江医学”概念辨析[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26(4):1-3.
被引量:9
10
徐春娟,何晓晖,王河宝.
试析旴江医学中的医学独创性[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8):2744-274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
1
李明,郭瑞华.
《中华本草》收载止痛中药药性规律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487-488.
被引量:3
2
胡俊义,汤群珍,徐新兵,涂爱国,包奇昌,李丰,邹来勇.
旴江医学流派麻醉止痛特色技术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7):121-12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于长颖,徐雪,张飞龙,陈建新.
镇痛中药症状与性味归经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6):2661-2663.
被引量:12
2
吴丽丽,周蓓,陈豪,王丽,刘惠兰,张家彬,关水清,梁海金.
《中华本草》补阳中药药性规律探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4):1-3.
被引量:3
3
齐彪,胡小勤,杜正彩,张明哲,蒙玉梅,黄大利,王菲菲,付蓉.
《中华本草》收载通络类中药药性规律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18,37(8):655-657.
被引量:7
1
解海宁.
辨证止痛验案3则[J]
.江苏中医药,2007,39(12):45-46.
被引量:1
2
吴承艳.
止痛中药临床用药规律探讨[J]
.江苏中医药,2002,23(2):46-48.
被引量:2
3
李晓丽.
胃癌及其疼痛中医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
.光明中医,2003,18(4):30-32.
被引量: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