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经贸导刊》
2005年第20期20-23,共4页
China Economic & Trade Herald
参考文献4
-
1王灵台,张斌,陈建杰,金树根.抗纤复方药物血清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生成胶原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6):391-393. 被引量:16
-
2和水祥,任文生,王粉荣.丹参的抗氧化作用及对慢性肝病患者血中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1999,28(10):586-587. 被引量:6
-
3马汉骞.甘利饮为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8):1251-1251. 被引量:4
-
4王宝恩,赵洪涛,王泰玲,刘遵昌,贾继东,任万华.复方861对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的病理组织学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7,5(2):77-78. 被引量:58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张葡萄,陈真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中脂质过氧化物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8):474-477. 被引量:37
-
2姜藻,尤大钰.16,16—二甲基前列腺素E2、秋水仙碱和硫酸锌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94,14(3):153-154. 被引量:25
-
3王惠吉,王宝恩.中药复方丹参(861冲剂)治疗肝纤维化远期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5(2):4-5. 被引量:32
-
4邓长生,黄梅芳,高志清,易季云,周燕.丹参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后LPO、SOD及GSH-Px含量或活性的影响[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5,16(2):121-124. 被引量:13
-
5和水祥,舒昌杰,韩瑽,谢蔚玫,李广元.丹参对培养人胚肝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6,18(1):70-71. 被引量:6
-
6贾继东,王宝恩,董忠,崔林,朱家璇,车建途.中药861合剂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Ⅳ型胶原及TGF-βmRNA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4(4):214-216. 被引量:29
-
7贾继东,王宝恩,马雪梅.中药861合剂对体外培养贮脂细胞Ⅳ型胶原mRNA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4(3):142-144. 被引量:15
-
8张群豪,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16卷,16期,156页
-
9程明亮,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1996年,15页
-
10朱宁,杜竟辉.丹参的抗氧化作用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1,7(5):499-502.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74
-
1杜斌,尤松鑫.Present Situation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Liver Fibrosis with TCM Drugs[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1,21(2):147-152. 被引量:5
-
2YAO,Xixian(姚希贤),CUI,Donglai(崔东来),SUN,Yufeng(孙玉凤),FENG,Liying(冯丽英),SUN,Zemin(孙泽民),SONG,Mei(宋梅).Study on the Anti-Liver Fibrosis Effect of Benefit Liver Granule (益肝冲剂) and Its Mechanism in Rat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2,8(2):118-121. 被引量:5
-
3王宝恩,王泰玲,贾继东,马红,段钟平,李新民,李佳,王爱民,钱林学.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y on Inhibition and Reversion of Liver Fibrosis with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1999,5(1):6-11. 被引量:3
-
4刘平.中西医病证结合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策略[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6):407-411. 被引量:7
-
5汪静,谢朝良,杨华秀,王荣国,米绍平.丹参注射液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2):43-44. 被引量:2
-
6张治国,包剑锋,卢良威.中药复方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集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1):125-126. 被引量:1
-
7赵新颜,王宝恩,王泰龄,贾继东,马雪梅.复方中药861与961抗肝纤维化疗效比较的实验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1):21-24. 被引量:7
-
8王宇,黄建群,谢苗荣,贾继东,李佳,陈晖.中药复方861合剂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影响的初步研究[J].北京医学,2005,27(2):75-77. 被引量:8
-
9聂青和.肝纤维化的逆转策略及研究现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0):1165-1174. 被引量:63
-
10宋雅芳,洪嘉禾,徐列明.中医药调控肝纤维化细胞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5):99-101.
同被引文献94
-
1成祖松,张茜秋.论“亲农化”的农村工业化战略[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7):14-15. 被引量:3
-
2黄卫民,宋效严.新时期安徽省林业生产经营现状、存在问题及基本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03,32(3):8-10. 被引量:8
-
3胡昌贵.刍议农村体育市场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1995,31(6):57-60. 被引量:10
-
4李敏骞.“小康新型农民培训”模式[J].甘肃农业,2004(7):6-6. 被引量:1
-
5林美卿,代金平.论提高中国农民素质的措施[J].山东社会科学,2005(1):104-106. 被引量:13
-
6汪柱旺.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J].江苏农村经济,2005(1):46-47. 被引量:3
-
7林克明.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特征及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1):16-18. 被引量:29
-
8朱玉春.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2):31-33. 被引量:22
-
9董江爱.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困境、成因及解决途径[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2):68-71. 被引量:10
-
10翁伯琦,柯瑞清,刘用场.提高农业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6):60-6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4
-
1刘瑞涵,李华.浅析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在新农村的构建[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S1):121-122.
-
2李翠竹.当前理论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研究综述[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70-72.
-
3王红蕾.对新疆玛纳斯县十年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5(10):16-17.
-
4蒋成凤,李德.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现代农业科技,2006(05S):99-100. 被引量:5
-
5王新艳.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上旬),2006(09S):46-47. 被引量:2
-
6付柳林,陈剑军.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发展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10):36-37. 被引量:3
-
7郭新梅,李玉凤.农村劳动力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9X):14-15.
-
8贺聪志,李玉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6,27(10):67-73. 被引量:77
-
9成祖松.“亲农化”战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全国商情,2006(11):95-96. 被引量:1
-
10汪月林.大别山区发展林业生产与经营的新农村之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7(11):73-74.
二级引证文献118
-
1蔡晓辉.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J].河南农业,2007(14):16-16. 被引量:3
-
2高宁.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经济制度障碍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5):28-32. 被引量:2
-
3葛孚桥.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问题及其启示——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调查”后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7(S1):35-39. 被引量:8
-
4辛惠琴.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治理机制与多元化融资途径[J].江苏商论,2009(4):166-168. 被引量:4
-
5蒲科宇.新村建设的注重点[J].内江科技,2011,32(6):8-8.
-
6赵茜.论“亲农理念”和“亲邻理念”——基于中原经济区战略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88-89. 被引量:1
-
7刘凌霄.新农村建设:投资与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S2):157-159.
-
8钟智利.借鉴欧盟经验推进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7(1):11-12.
-
9陈轶丽.从三个层面认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问题[J].学习论坛,2007,23(4):37-39. 被引量:2
-
10肖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7(4):29-31.
-
1孙永来.土地出让金,不是用来扩大城乡差别的[J].中国老区建设,2012(10):17-17.
-
2许峰.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6(6):29-30.
-
3刘强.关于西藏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初探[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2):108-111. 被引量:1
-
4黄宜广.缩小城乡差别 增加农民收入[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2):34-35.
-
5缩小城乡差别的政策建议[J].学术界,2003(3):278-279.
-
6加快城镇化进程 缩小城乡差别 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解读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J].共产党人,2010(20):19-22.
-
7周鹏飞.试论农机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6(4):1-3. 被引量:9
-
8谢义亚.开拓农村市场的基本思路[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8(12):4-6.
-
9李云峰,吕荣波,康伟峰.正确处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几个关系[J].党政干部论坛,2006(2):20-21. 被引量:1
-
10龙清明.浅谈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J].卷宗,2014,4(6):321-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