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物质能应兼顾粮食与能源双重安全——访中国农业大学李十中教授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5年第10期46-47,共2页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同被引文献10
1 路明.开发生物质能 发展能源农业[J] .求是,2005(5):58-60. 被引量:22
2 王涛.薯类酒精糟液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J] .中国酿造,2005,24(9):34-37. 被引量:11
3 黄诗铿.我国粮食供求态势与燃料乙醇原料选择[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4):36-38. 被引量:19
4 徐芬芬,叶利民,王爱斌.我国的淀粉、糖类和纤维植物资源及其用于乙醇发酵的探讨[J] .中国林副特产,2006(3):63-65. 被引量:12
5 汲河.我国马铃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02-204. 被引量:10
6 曾麟,王革华.中国甘蔗燃料乙醇生产的技术、经济和环境可行性分析[J] .可再生能源,2006,24(4):46-49. 被引量:17
7 张希良,岳立,柴麒敏,张成立.国外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政策[J] .能源政策研究,2006(5):49-52. 被引量:3
8 (S&T)2 Consultants and Meyers Norris Penny LLP (2004).Economic.Financial,Social Analysis and Public Policies for Fuel Ethanol-Phasel[EB/OL].http://www.ghgenius.ca/reports/nrcanethanolphasel,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M].北京:????,2006.
10 Linoj Kumar,Prabha Dhavala,Anandajit Goswami.Liquid Biofuels in South Asia Resources and Technologies[J].Asina Bio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06,8(2):31-49.
二级引证文献8
1 钟浩,谭兴和,熊兴耀,胡亚平,苏小军.双酶法液化及糖化马铃薯干粉工艺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1):8-13. 被引量:7
2 苏小军,熊兴耀,谭兴和,蔡柳,高艳,李文佳.马铃薯生料发酵制备乙醇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下),2010(6):8-11. 被引量:5
3 蔡柳,曾璐,张婷婷,高艳,田开忠,苏小军.薯类原料生物转化燃料乙醇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11,30(3):1-5. 被引量:4
4 苏小军,熊兴耀,谭兴和,蔡柳,李文佳.辐照处理对马铃薯粉降解作用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0):60-64. 被引量:2
5 甘露萍,张建.紫色马铃薯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3):225-228. 被引量:10
6 赵光毅,张彩云.2013—2016年酒泉市甜菜缺苗原因调查分析[J] .中国糖料,2018,40(1):78-80. 被引量:1
7 张彩云,赵光毅.酒泉地区盐碱地种植甜菜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甜菜糖业,2017,0(4):18-20. 被引量:1
8 常圣,王艳红,贾晶霞,姜贵川.马铃薯生产燃料乙醇发展现状[J] .农业工程,2014,4(3):47-49.
1 吴强华.生物质能技术是林业发展的新契机——专访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教授[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9):33-34. 被引量:2
2 政策导向[J] .化工科技市场,2004,27(5):49-53.
3 傅向升.对我国能源替代战略的思考[J] .化学工业,2007,25(9):1-4. 被引量:1
4 欧盟向9成员国发警告 要求加紧制订能源替代战略[J] .天津科技,2005,32(3):51-51.
5 我国能源替代战略开始全面实施[J] .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4(04M):96-96.
6 环保[J] .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2005(4):60-60.
7 葛雄.创新之我见[J] .石油化工建设,2007,29(1).
8 张健夫.松原:全力实施新能源替代战略[J] .中国科技投资,2014(12):32-35.
9 国外生物质发电产业化大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2007(12):49-49. 被引量:5
10 黄鸣 中国能源替代战略先行者[J] .经营者,2006(3):84-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