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构建宜居城市:公众参与及其模式探讨
被引量:3
出处
《北京规划建设》
2005年第6期10-12,共3页
Beijing Planning Review
共引文献30
-
1胡晓东.浅谈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5,3(26):138-139. 被引量:5
-
2谢小萍,李文驹.建立城市规划数字展示馆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6(z1):61-64.
-
3李定平,柳展辉.“数字城市”理念及技术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长沙为例[J].中外建筑,2004(3):50-52. 被引量:6
-
4贺志勇,张肖宁,史文中.3S技术在公路景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初探[J].测绘通报,2004(9):26-28. 被引量:10
-
5郭雷.信息技术在体育娱乐设施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7(1):35-37. 被引量:2
-
6武磊,党安荣.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技术方法[J].北京规划建设,2005(6):20-22. 被引量:7
-
7张晋庆.程序公正——高速发展期动态公众参与思路[J].北京规划建设,2005(6):28-30. 被引量:2
-
8党安荣,王焱.美国:费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案例[J].北京规划建设,2005(6):53-58. 被引量:4
-
9丁偕,李满春.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研究[J].现代测绘,2006,29(3):7-10. 被引量:8
-
10马涛.数字城市下的公众参与浅谈[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28(3):93-96.
同被引文献23
-
1郑锋.海口市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4,11(4):76-79. 被引量:4
-
2赵菲.北京:你离宜居有多远[J].今日国土,2005(3):21-21. 被引量:6
-
3汪小玲,杨海真.生态城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2(1):20-23. 被引量:10
-
4李扬.“宜居”,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词[J].中华建设,2005(2):63-63. 被引量:2
-
5袁锐.试论宜居城市的判别标准[J].经济科学,2005(4):126-128. 被引量:24
-
6任致远.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4):33-36. 被引量:104
-
7冯启凤,曹荣林.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33(3):346-350. 被引量:22
-
8侯爱敏,袁中金.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3):1-5. 被引量:48
-
9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几个基本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3):54-58. 被引量:31
-
10林丹,刘昱.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以武汉市公众参与实践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6,21(8):55-5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3
-
1陈登源.改善福州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研究[J].世纪桥,2008(9):147-148.
-
2尹发能.湖北省黄石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初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74-77. 被引量:3
-
3尹发能.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研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57-158.
-
4杨晓波,胡珊珊,张帆.人类居住与环境设计艺术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57-2558. 被引量:1
-
5金韬.宜居城市的文化维度[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6):140-143. 被引量:2
-
6赵默,王国力,梁雪,陈旭.太原市生态环境宜居性水平分析与评价[J].北方经贸,2014(1):43-44. 被引量:1
-
7杨承刚,李晓兵,汪妍妍,汪浩.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宜居城市建设——合肥的数据[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1(6):24-28. 被引量:1
-
8刘云霞.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意识的影响实证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6,42(3):65-69. 被引量:3
-
9戚梦瑜,吴伟任.宁波市及同类城市宜居环境评价[J].科技与管理,2017,19(1):23-30.
-
10王雪松.我国能源问题与环境发展的战略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7,29(7):18-19. 被引量:5
-
1蒋国超.浅议江南水乡怎样建设海绵城市-以嘉兴为例[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0(3):411-411.
-
22030年的首都啥模样?[J].领导决策信息,2017,0(13):18-19.
-
3周干峙.对生态城市的几点基本认识--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讲话[J].城市规划,2008,32(8):9-9. 被引量:3
-
4潘东毅,张蓉,张华峰.生态文明——生态园林[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7):200-200.
-
5米庭乐,庄祺.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几点思考[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5):84-89. 被引量:1
-
6朱家传.怎样建设上海智能化住宅小区[J].上海微型计算机,1999(10):24-25. 被引量:1
-
7北京定位“去经济化”是一种进步[J].发展规划与结构调整,2005(1):25-25.
-
8关晖.当北京不再宜居[J].中国公路,2006(4).
-
9叶振宇.公众参与北京宜居城市建设探讨——以企业、社团和居民为对象[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9(6):54-57. 被引量:1
-
10王宏燕,孙立.北京市通州区宜居新城评价体系研究[J].城乡建设,2010(3):4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