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雄浪漫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的潜移——论新时期我国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审美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3
出处
《船山学刊》
2005年第4期162-163,共2页
Chuanshan Journal
同被引文献30
-
1陈骏涛.中国女性主义:成长之旅[J].职大学报,2006(1):36-40. 被引量:8
-
2刘成友.现实主义的“革命”形态——20年代末到70年代泛政治化语境中的现实主义[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1):56-61. 被引量:2
-
3陈伟军.“后新时期”概念讨论与“后现代”话语生产[J].求是学刊,1998,25(6):77-81. 被引量:2
-
4刘光.“两结合”创作方法与“左”倾思潮[J].社会科学研究,1980(5):43-47. 被引量:4
-
5吕兆康.“两结合”是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吗?[J].文艺理论研究,1980(1):118-123. 被引量:3
-
6关沫南.在革命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J].求是学刊,1979,6(2):86-94. 被引量:1
-
7蒋茂礼.略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辩证结合[J].文史哲,1979(6):43-50. 被引量:2
-
8冯其庸.试论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J].教学与研究,1959(1):34-40. 被引量:3
-
9危磊.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一辩[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7(2):31-36. 被引量:1
-
10马新国.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9-1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
-
1吴时红.从激进走向平和——试论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的价值转型[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88-96.
-
2杨永忠,周庆.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目标、原则与方法[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4):5-10. 被引量:7
-
3郭恒瑞.浪漫主义精神对西方音乐史的影响探析[J].喜剧世界(中旬刊),2021(9):95-96.
-
4陈果,龚建培,张志贤.中国现代丝绸文化记忆的数字化设计研究(1949—1988年)[J].丝绸,2024,61(2):9-18. 被引量:1
-
5邹晓琴,龚建培.图像学视域下风景古香缎的意象表达研究(1951-1989)[J].江苏丝绸,2024,53(1):33-41.
-
1徐冶琼.红色潮流中的一朵奇葩——谈十七年文学中的异类支流文学[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9):36-37.
-
2陈曦.红色文学中的享虐叙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131-135. 被引量:1
-
3宁静.从“英雄浪漫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的潜移——论新时期我国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审美观念的转变[J].魅力中国,2010(28):201-201.
-
4谷川毅.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J].中国图书评论,2011(5):93-98. 被引量:13
-
5王雅平.在深切体验中建造自己的艺术世界——论蔡世平的旧体词创作[J].云梦学刊,2012,33(2):103-106.
-
6王立春.庐隐小说创作审美谈[J].中国校外教育,2008(2):46-46.
-
7冉思玮.十七年文学时期红色文学与战争文化心态[J].科技信息,2012(22):177-177.
-
8冯温玉.电视剧艺术漫议[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81,6(1):68-74. 被引量:1
-
9蓝星.文字里的一场美人计[J].青年文学,2011(17):104-104.
-
10尕藏尼玛.红色文学经典的艺术特点[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3):118-1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