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宋代潼川诗韵中阳声韵尾的混押及其语音性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中存在阳声韵尾混押的现象,这一现象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反映。
作者
钱毅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1期150-151,共2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宋代
潼川诗人
韵系
阳声韵尾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7
1
鲁国尧.论宋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A].中国语言学报(第四期)[C].商务印书馆,1991.
2
刘晓南,罗雪梅.
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79-88.
被引量:23
3
方勺.泊宅篇[M].中华书局,1983.
4
李文泽.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与宋代四川方音[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75-79.
被引量:16
5
杨耐思.近代汉语-m的转化[A].语言学论丛(第七辑)[C].商务印书馆,1981.
6
廖名春.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别字异文看五至八世纪初西北方音的韵母[J]
.古汉语研究,1992(1):11-18.
被引量:12
7
胡运飚.
吴文英张炎等南宋浙江词人用韵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9(4):78-86.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崔荣昌.
四川方言的形成[J]
.方言,1985,7(1):6-14.
被引量:66
2
刘晓南,田雨.
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J]
.古汉语研究,2001(1):25-32.
被引量:39
3
周祖谟.宋代汴洛语音考[A].问学集[C].北京:中华书局,1966.
4
[7]王力.汉语诗律学[M].新知识出版社,1957.
5
[8]白钟仁.北宋山东诗文词用韵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1.
6
[11]田范芬.宋代荆湖南路诗人用韵考[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7
[12]方勺.泊宅篇[M].中华书局,1983.88.
8
[14]罗常培语言学研究选集[M].中华书局,1963.142.
9
洪诚.切韵序注[A].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10
《资治通鉴释文》现存有四部丛刊影宋刊本、宛委别藏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冯时行序载于全书卷首。关于史炤生平可参考冯序及《宋元学案补遗》卷99。
共引文献
57
1
吴立友.
北宋文同近体诗韵考[J]
.电影评介,2008(21):100-101.
被引量:1
2
杜爱英.
北宋“新喻三刘”诗韵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1):78-84.
被引量:1
3
田范芬.
宋代湖南方言初探[J]
.古汉语研究,2000(3):8-13.
被引量:11
4
刘晓南,罗雪梅.
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及宋代通语音变若干问题[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79-88.
被引量:23
5
李红.
元代吉安籍文人诗用韵中的阳声韵尾混叶问题[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4):58-63.
被引量:4
6
杜爱英.
“新喻三刘”古体诗韵所反映的方音现象[J]
.语文研究,2001(2):46-50.
被引量:2
7
刘晓南,田雨.
宋代文士用韵与宋代通语及方言[J]
.古汉语研究,2001(1):25-32.
被引量:39
8
魏慧斌.
宋词韵-m韵尾消变考察[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6):69-72.
被引量:5
9
钱毅.
宋代潼川诗韵中阳平分化现象分析[J]
.中国韵文学刊,2006,20(3):45-48.
10
刘晓南,罗雪梅.
宋代四川诗人阳声韵及异调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一[J]
.古汉语研究,2006(3):9-20.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15
1
安奇燮.
从朝汉对音考察-m韵尾的转化[J]
.语言研究,1995,15(2):85-90.
被引量:5
2
麦耘.
论近代汉语-m韵尾消变的时限[J]
.古汉语研究,1991(4):21-24.
被引量:18
3
郝志伦.
汉语鼻音韵尾演变源流刍议[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1997,15(1):46-49.
被引量:1
4
李红.
元代吉安籍文人诗用韵中的阳声韵尾混叶问题[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4):58-63.
被引量:4
5
魏慧斌.
宋词韵-m韵尾消变考察[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6):69-72.
被引量:5
6
黄易青.
论上古侯宵幽的元音及侵冬谈的阴声——兼论冬部尾辅音的变化及其在上古音系中的地位演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6-43.
被引量:9
7
[日]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8
[日]桥本近吉.国語音韻の研究[M]家京:岩波书店,1961.
9
[日]中田祝夫.音嘏史·文字史[M].东京:大修馆害店,1972:27.
10
[日]春日政治.古訪悼の研究[M].东京:勉誠杜,1984.
引证文献
2
1
翁春.
汉语-m尾研究概述[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81-83.
被引量:5
2
赵世海,刘富华.
论中古汉语音韵对域外方言语音体系的影响——以日语拨音为例[J]
.学术交流,2012(8):152-1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李家傲.
金元禅籍字词札记[J]
.语言历史论丛,2020(2):130-143.
2
薛华民.
毗陵小片吴语与日语的音韵对比研究[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22(2):116-128.
3
刘单单,李永春.
杨慎词曲用韵反映的-m、-n韵尾考[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9-11.
4
潘天波,胡玉康.
“库露真”名实新释[J]
.文化遗产,2013(6):106-113.
被引量:3
5
万献初.
近古百种韵书-m韵尾消变的历时进程[J]
.励耘语言学刊,2012(2):70-97.
被引量:6
6
李瑞,马君花.
《史集·中国史》中波汉对音[-m]韵尾研究[J]
.汉字文化,2017(4):41-45.
1
钱毅.
宋代潼川府路诗韵的阴入通押现象分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79-80.
2
钱毅.
宋代潼川府路诗人用韵考[J]
.古汉语研究,2007(3):13-19.
被引量:2
3
钱毅.
宋代潼川诗人用韵反映的方言特点[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82-87.
4
钱毅,邢芙蓉.
从潼川诗人用韵“歌”、“豪”通押看宋代四川方言[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1):97-100.
5
阳旖晨,曹旻.
杨慎诗歌用韵浅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55-57.
6
李莎莉.
明代江西诗人用韵入声合韵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2):88-90.
被引量:1
7
储泰松.
唐五代关中文人的用韵特征[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3):354-360.
被引量:10
8
王铁军.
宋词韵山摄舒声分部考[J]
.语文研究,2014(1):47-50.
9
刘单单.
杨慎曲用韵反映的-p、-t、-k韵尾考[J]
.文教资料,2010(25):30-32.
10
李洁.
陆游词用韵考[J]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3):81-84.
被引量:5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