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煤炭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6-38,共3页
Coal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41
-
1孙继军.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及其最新进展[J].社科纵横,2006,21(11). 被引量:2
-
2刘辉煌,周琳.关于分工的经济学:历史回顾与近期发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4):11-16. 被引量:9
-
3李翀.论社会分工、企业分工和企业网络分工——对分工的再认识[J].当代经济研究,2005(2):17-22. 被引量:31
-
4白雪洁.简析企业分工的新趋势[J].天津社会科学,2005(4):82-84. 被引量:1
-
5缪匡华.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贡献及其对企业组织研究的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5(4):27-31. 被引量:2
-
6余东华,芮明杰.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与企业边界变动[J].中国工业经济,2005(10):88-95. 被引量:130
-
7袁正.分工的一般理论与古典增长框架[J].经济学家,2005(6):103-108. 被引量:16
-
8党兴华,张首魁.模块化技术创新网络结点间耦合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12):85-91. 被引量:64
-
9芮明杰,刘明宇.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整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49-55. 被引量:78
-
10胡晓鹏.企业模块化的边界及其经济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90-97. 被引量:18
-
1赵一,李娟娟.马克思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比较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27(10):181-183. 被引量:5
-
2路风.新经济能否带来持续繁荣?[J].新经济导刊,2012(7):78-78. 被引量:1
-
3陈静红.宁波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制造业数据实证检验[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57-58.
-
4马传松.小康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深化与实践[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65-69.
-
5熊蔺莎,曾勇.京津唐地区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与发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434-437. 被引量:1
-
6陈子君.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J].网友世界,2013(20):97-97.
-
7技术创新巩固企业发展态势——技术创新与成长性[J].资本市场,2009(7):54-60.
-
8杨晓敏.析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及马克思对它的批判继承和发展[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62-64.
-
9尤康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S2):38-39.
-
10孙杰,林海斌.辽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6):9-10.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