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南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
9
Historic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uth Jiangsu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南模式为基本特征的苏南经济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的“苏南模式”孕育与形成阶段;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产权改制及大规模引进外资阶段;三是进入2l世纪后的新经济格局形成阶段。本文对苏南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及当前的经济格局进行了初步剖析。
作者
张震
机构地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现代经济探讨》
2005年第11期19-22,共4页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关键词
经济发展历史
苏南模式
区域经济
分类号
F127.5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09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1
施端宁,陈乃车.
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比较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00,20(9):88-90.
被引量:24
2
林耸,马宗国.
新“苏南模式”研究[J]
.商业时代,2004(11):58-59.
被引量:3
3
顾松年.
从苏南模式的创新演进到新苏南模式的孕育成型[J]
.现代经济探讨,2005(4):3-6.
被引量:22
4
宋林飞.
“苏南模式”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J]
.江海学刊,2001(3):3-10.
被引量:25
5
许明达.
苏南乡镇企业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经验[J]
.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2):54-55.
被引量:1
6
徐元明.
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与苏南模式的演进[J]
.中国农村经济,2003(5):45-51.
被引量:13
7
徐元明.
新苏南模式呼之欲出[J]
.现代经济探讨,2001(8):22-24.
被引量:3
8
曹宝明.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苏南发展模式”的分析与解释[J]
.江海学刊,2005(4):67-72.
被引量:10
9
邱成利,冯杰.
“苏南模式”的发展及其路径依赖[J]
.中国工业经济,2000(7):51-55.
被引量:35
10
王安岭.
苏南格局的创新——论重建社会个人所有制[J]
.现代经济探讨,2001(1):18-2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邱泽奇.
乡镇企业改制与地方威权主义的终结[J]
.社会学研究,1999(3):84-94.
被引量:61
2
顾建平.
“苏南模式”反思[J]
.浙江社会科学,1998(6):30-32.
被引量:7
3
宋林飞.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及其出路[J]
.中国社会科学,1982(5):121-133.
被引量:26
4
宋林飞.
“苏南模式”的社会机制与经济机制[J]
.江苏社会科学,1995(4):23-26.
被引量:6
5
顾松年.
苏南模式:是已经历史终结,还是在创新演进?[J]
.江南论坛,2000(12):16-17.
被引量:4
6
田国强.
中国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改革[J]
.经济研究,1995,30(3):35-39.
被引量:64
7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8
储东涛.对江苏乡镇企业20年历程的审视[J].太湖论坛,1998,(3).
9
-.费孝通文集(第12卷)[M].群言出版社,1999.210.
10
-.费孝通文集(第9卷)[M].群言出版社,1999.359.
共引文献
109
1
王郡华.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模式趋同及启示[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5):52-54.
被引量:3
2
张建英,朱炳元.
演进中的苏南现代化模式:路径依赖与未来转型——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3):20-24.
被引量:5
3
陆小康,周明生.
苏南模式发展中政府职能的演变[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8(3):16-19.
被引量:2
4
龚秀萍,孙海清.
“苏南模式”的产生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2009(36):50-51.
5
杨晓达.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一种设想[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5(7):29-33.
被引量:7
6
吴红.
苏南农村经济转型中的青年经济价值观变迁[J]
.市场周刊,2003,16(4):16-17.
被引量:1
7
何光辉,杨咸月.
曲线MBO与苏南产权制度变革的审视[J]
.江海学刊,2004(5):81-85.
被引量:1
8
沈超红,欧阳苏腾.
国内创业环境研究综述[J]
.企业技术开发,2004,23(9):31-32.
被引量:28
9
胡平香,张春花.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2):7-9.
被引量:7
10
季小立,宗蕴璋.
“苏南模式”城市化及其演进[J]
.理论与现代化,2004(6):10-15.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60
1
陈柳钦.
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理论演进[J]
.经济研究参考,2011(44):15-31.
被引量:34
2
顾建平.
“苏南模式”反思[J]
.浙江社会科学,1998(6):30-32.
被引量:7
3
林坚.
试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J]
.经济研究,1987,22(8):59-62.
被引量:10
4
叶扬.
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2004(8):17-20.
被引量:10
5
王洪庆,朱荣林.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关键: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1):1-5.
被引量:24
6
浦文昌.
对“苏南模式”的比较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1993(1):43-46.
被引量:1
7
曹宝明.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苏南发展模式”的分析与解释[J]
.江海学刊,2005(4):67-72.
被引量:10
8
胡福明.
苏南现代化研究[J]
.江海学刊,1995(3):3-32.
被引量:2
9
徐元明.
今看苏南[J]
.中国经贸,2005(7):76-77.
被引量:2
10
毛新雅,章志刚,王桂新.
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对外贸易效应[J]
.国际贸易问题,2006(3):73-8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9
1
沈丹萍,李蓓,邵继勇.
苏南外贸依存度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2):21-23.
被引量:2
2
千慧雄.
比较优势——“苏南模式”之魂[J]
.新疆社科论坛,2007(3):5-10.
3
张曾乾,杭建伟.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6):84-86.
被引量:2
4
董晓宇.
“苏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30年回顾[J]
.现代经济探讨,2008(8):19-24.
被引量:14
5
董建平.
改革体制注活力 创新机制谋发展[J]
.中国科技信息,2010(2):273-275.
6
赵西君.
基于二次现代化理论的苏南地区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J]
.理论与现代化,2015(2):5-9.
7
巫强,徐子明,黄南.
外商直接投资从上海向苏南扩散吗?[J]
.华东经济管理,2017,31(9):14-22.
被引量:1
8
王进.
苏南地区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2013,0(7X):249-250.
9
王琦.
江浙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变迁及演进规律[J]
.中国商论,2012,0(11Z):183-184.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滕娟,王腊春.
基于EKC的苏南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关系研究[J]
.河南科学,2009,27(11):1452-1456.
被引量:1
2
唐玉生.
基于要素整合的珠三角、苏南、温州区域品牌演进及构建模式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1):2-6.
被引量:1
3
石碧涛,张艳丽.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研究综述[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25(6):43-50.
被引量:14
4
钱红,潘永惠.
论“班组长”型高职人才的培养——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6):103-105.
被引量:4
5
周悦.
探索我国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基于江苏省武进区科学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8):72-74.
6
万青.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29):9-11.
7
陈亮.
从外贸依存度视角分析江苏省对外贸易安全[J]
.时代经贸,2010,8(24):83-84.
8
黄卫挺.
面向未来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发展模式再比较[J]
.科学发展,2012(7):55-63.
9
魏万青,谢舜.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劳工收入差异与分解 基于珠三角、苏南与浙江三地数据的实证研究[J]
.社会,2013,33(2):111-130.
被引量:9
10
杨云龙,何文虎.
“三元结构”下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对“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的解读[J]
.南方金融,2013(7):32-36.
被引量:3
1
徐永林,李德忠,陆银初.
全方位开放条件下苏南经济发展战略探讨[J]
.江南论坛,1993(4):1-4.
2
邵喜武,邵喜文,徐克章.
苏南经济的发展对吉林省经济规划的启迪[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9,21(S1):106-108.
3
雷怡安.
浅析苏南生态现代化发展道路[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4-94.
被引量:1
4
江海洋.
创业型经济:苏南再次腾飞的必由之路[J]
.群众,2008(10):59-60.
被引量:1
5
洪承志,张孝荣.
对苏南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
.江南论坛,2001(8):16-17.
6
朱学新.
苏南经济国际化探索[J]
.江海学刊,1996(6):36-40.
被引量:1
7
朱黎.
苏南经济发展新动能──21世纪的“横向联合”[J]
.江南论坛,2002(4):13-13.
8
陈周.
论吴文化与苏南经济发展之关系[J]
.江南论坛,2008(9):52-53.
9
陈友放.
苏南经济发展中的与时俱进[J]
.商场现代化,2008(2):258-259.
10
姚铁明,贾茹.
论苏南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先导作用[J]
.当代经济,2008,25(9):100-102.
现代经济探讨
200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