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43
-
1朱楠,赵小红,刘艳虹.随班就读学校氛围案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3):24-28. 被引量:24
-
2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3-50. 被引量:108
-
3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2):39-44. 被引量:212
-
4纪红艳,刘春蕾.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2):31-33. 被引量:10
-
5穆岩,苏彦捷.10~12岁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24-29. 被引量:19
-
6杨慧芳.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因素及功能[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111-112. 被引量:2
-
7陈少华,周宗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4):76-79. 被引量:45
-
8石晓辉.融合教育中的同伴作用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7(8):8-11. 被引量:21
-
9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4):77-82. 被引量:145
-
10孟海英,阳德华.儿童同伴接纳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143-146.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8
-
1孔素容,何娇.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的概述及教育实践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135-136. 被引量:4
-
2祝佳秋.提升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行动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0(39):85-85.
-
3唐敏杰.教师评价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原因及策略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0(6):51-54. 被引量:2
-
4陆芳,付淑英.师生关系对农村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影响: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21(3):66-72. 被引量:10
-
5欧阳谊珊,胡雅梅.随班就读听障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现状[J].求知导刊,2021(23):4-6. 被引量:1
-
6付淑英.师生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6):99-107. 被引量:3
-
7赵苇.融合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改善听障学生同伴关系的策略探析[J].中小学班主任,2024(3):35-36.
-
8张献英,朱龙凤.儿童同伴关系研究概述[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33-3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吴家钰,张珊珊,霍安琪.心理虐待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网络欺凌的影响: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和抑郁的调节作用[J].心理月刊,2022(10):90-92. 被引量:2
-
2张献英,朱龙凤.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对同伴接纳的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6):23-26.
-
3曹艳.谈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同伴教育作用[J].文教资料,2011(8):225-226. 被引量:2
-
4王灵仙.谈班级管理中的同伴教育作用[J].新课程(下),2013(5):4-5. 被引量:3
-
5戴怡琳.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0(6):188-188. 被引量:1
-
6金芳,张珊珊.3-6岁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接纳的关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2):113-117. 被引量:7
-
7韩园,张桃姿,赵红岩.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类型个案分析及对策——以西安市某幼儿园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3):76-79. 被引量:3
-
8何笑芃,黄爱玲.国外儿童期同伴关系的研究进展[J].校园心理,2019,17(4):290-293. 被引量:1
-
9鲍梦珂,车丽萍.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家庭培养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20,0(2):142-143.
-
10付淑英.师生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6):99-107. 被引量:3
-
1周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功能[J].研究与实践,2008(3):25-26.
-
2邢新建.体育教学中怎样运用提问[J].新校园(上旬刊),2016,0(6):134-134.
-
3郝冉.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下旬),2012(7):159-159. 被引量:1
-
4宋昌隆.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意义和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5):74-75.
-
5韦秀兰.多媒体网络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2015,0(8):132-132. 被引量:2
-
6凌银婵,刘海燕,莫洁玲,刘桂瑛,刘丽萍.护生职业同理心培养初探[J].全科护理,2012,10(20):1902-1904. 被引量:3
-
7黎军,赵翔宇.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时期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J].教育信息化,2005(8):11-12. 被引量:2
-
8刘雨.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6):7-7.
-
9暴晓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和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0(5):161-161. 被引量:1
-
10张绍峰,焦新红.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38-3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