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完善和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理论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作者
王洪飞
吕健
机构地区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24-226,共3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新成果
分类号
D089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081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邓小平思想年谱:[198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3..
共引文献
2081
1
张士昌.
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14.
2
李松玉.
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121-124.
被引量:9
3
李丹.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关系[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15-18.
4
周茜蓉.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5
徐永军.
政治制度正义、属性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4-17.
被引量:6
6
王炎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启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0-14.
7
孟源.
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实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56-158.
被引量:6
8
李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J]
.开封大学学报,2004,18(3):5-8.
被引量:1
9
倪稼民.
文化张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凸现[J]
.理论探索,2004(5):22-24.
被引量:1
10
张传鹤,刘昌明.
再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性[J]
.社会主义研究,2002(6):3-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1
1
许俊杰,王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计思考[J]
.统计与咨询,2005(5):10-11.
被引量:2
2
杨正午.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J]
.求是,2004(22):11-13.
被引量:20
3
胡锦涛.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J]
.求是,2005(1):3-9.
被引量:173
4
余源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探索与争鸣,2005(3):2-5.
被引量:4
5
黄镇东.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J]
.求是,2005(6):15-17.
被引量:3
6
江小涓.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
.财贸经济,2005,26(4):3-9.
被引量:126
7
张书林.
毛泽东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探析[J]
.求实,2005(6):8-11.
被引量:8
8
李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生产理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理论界,2005(8):5-6.
被引量:2
9
李敬.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4):116-118.
被引量:1
10
徐冠华.
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J]
.中国集成电路,2005,14(9):27-2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朴日勋.
关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战线,2006(3):267-269.
被引量:1
2
王晓忠.
简论不和谐因素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J]
.世纪桥,2007(3):29-31.
被引量:1
3
陈欣.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关系理论研究综述[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0(2):12-14.
4
王浩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2):8-1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晓飞.
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分析和路径选择——基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视角[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55-58.
被引量:1
2
王虎,王春梅.
现代科技革命负效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42-46.
1
齐世荣.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1-6.
2
纵兆年.
坚持实践创新 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认识[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1(3):6-8.
3
子平.
共建共享 关键在党[J]
.紫光阁,2006(11):1-1.
4
彭易芳.
浅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3-64.
5
鸿群.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J]
.上海人大月刊,2006(12):1-1.
6
严书翰.
新的定位 新的推进——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J]
.今日浙江,2006(22):22-23.
7
翁礼成.
准确把握“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三个关系[J]
.生产力研究,2012(3):1-3.
8
何振洲.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J]
.长白学刊,1993(3):37-39.
9
严书翰.
新的定位 新的推进——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J]
.前线,2006(11):24-26.
10
苏振华,周慧兰.
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
.理论导报,2012(12):6-6.
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