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高考前情绪障碍学生集体催眠治疗效果的量化评价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采用包含有广泛精神病症状学内容的症状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评价集体催眠技术对高考前情绪障碍学生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05来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心理科心理门诊就诊的高三学生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17~20岁,平均(18.25±1.76)岁。对32名学生进行集体催眠治疗,1h/次,共进行10次,5周内完成。治疗前先向学生讲解催眠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基本要领。然后,用肌体放松法进行催眠诱导治疗,催眠师用单调、低沉、肯定的语气反复暗示。当学生进入催眠状态后,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心理暗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试,计算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各个因子分,并对治疗前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疗效。结果32例接受催眠的学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经治疗后,所有受试者在症状自评量表上各因子得分均有所下降,尤其以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其他共6项因子更为显著(1.88±0.65,2.68±0.92;1.85±0.67,2.84±0.78;1.80±0.63,2.43±0.82;1.83±0.71,2.56±0.78;1.91±0.69,2.75±0.81;1.90±0.77,2.58±0.67;t=3.44~4.12,P<0.001)。结论利用催眠疗法在学生处于催眠状态下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对缓解、治疗高考前学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有较好疗效。
作者 李伟
出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0期50-50,53,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2

  • 1钱铭怡.心理治疗过程中认知改变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3):122-124. 被引量:19
  • 2季建林,徐俊.认知疗法的现状及趋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3):129-132. 被引量:31
  • 3杜文东 陈力.医学心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136.
  • 4沈渔Cun.精神病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32-733.
  • 5藤本正雄.催眠术[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89.99.
  • 6陶国泰.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和行为型式[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19(6):321-322.
  • 7沈鱼--,精神病学(第3版),1994年,732页
  • 8藤本正雄,催眠术,1989年,99页
  • 9陶国泰,中华神经科杂志,1986年,19卷,6期,321页
  • 10杜文东,医学心理学,1998年,136页

共引文献1919

同被引文献2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