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咬文嚼字 凸显语言本体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为敲定一个“绿”字,费尽心血;“僧敲月下门”,贾岛为选定一个“敲”字,也几乎将“胡须”捻断。古人咬文嚼字的细致用心给今天的阅读教学铺垫了广阔的空间。课改重视阅读教学对文本的整体感悟,对学生人文思想的熏陶,却常常忽视语文学习咬文嚼字这一传统优点。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咬文嚼字,经过反复比较、辨析、思考,才能沿波探源,披文人情,引导学生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进入作者营造的特殊意境,体味某一词语在特殊语境中的表层意义、隐含意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 罗涛 曾扬明
出处 《福建教育》 2005年第12A期25-26,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