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萍踪偶聚 本为“道”同——胡适、徐志摩与英美派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最近几年,学术界对于以胡适、徐志摩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的研究兴趣日渐浓厚,对《努力周报》、《现代评论》与“新月派”的单独研究已经取得不小的进展,但在论及它们的联系时,却陷入某种困境:要么把它们各自作为单独的团体,要么把它们“搅在一起”而缺乏足够的证据,因而只好含糊其词。从这几个团体的成员构成而言,不仅互有参差,而且主要成员贯彻始终,冠以“现代评论派”或“新月派”这样内涵确定的概念同时指称这几个具体的学术文化团体也确实存在概念上的含混。本文认为,从考察胡适、徐志摩的学术身份人手,引入历史上本来就存在的一个概念“英美派”,就可以为这些困扰着我们言说的对象找到一个重新言说的视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可以从这些看似纷乱的团体活动中窥见这一群自由知识分子“萍踪偶聚”的思想基础及其“群而不党”的文化承传。
作者 余荣虎
出处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0-185,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倪邦文.“现代评论派”的团体构成[J].新文学史料,1995,0(3):137-150. 被引量:5
  • 2金介甫(符家钦译).《凤凰之子:沈从文传》[M].中国友谊出版社,2000年.第174页.
  • 3.《胡适往来书信选》(上册)[M].中华书局,1979年.第429页.
  • 4钱钟书.《猫》[M].,..
  • 5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M].,..
  • 6梁实秋.《忆新月》[A].陈子善编.《梁实秋文学回忆录》[C].岳麓书社,1989年.第116页.
  • 7徐志摩.《新月的态度》[A].赵遐秋主编.《徐志摩全集》(卷四)[C].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581页.
  • 8徐志摩著.《列宁忌日谈革命》[N].《晨报副刊》,1926年1月21日.
  • 9聂华苓.雷震与胡适[J].读书,2004(1):139-143. 被引量:3
  • 10徐志摩.《我为什么来办我想怎么办》[A].赵遐秋主编.《徐志摩全集》第四卷[C].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316页.

共引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