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全球低利率以及流动性过剩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继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并购大潮的风云涌动之后,2005年全球并购热再次升温。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截至9月初,全球今年的并购交易额飙升至2.5万亿美元以上,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历史高点。跨国公司们一扫近年来小心翼翼压缩成本、规避整合风险的颓势,重新登上大规模并购的舞台。尽管绝对规模尚小,但是,“中国收购”却俨然已成为2005年搅动国际并购市场的重要力量。“2005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相当于从远古走到了现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如是说。在2004年以前,中国的海外并购交易规模没有一单超过10亿美元的案例。在当年的最后一个月,联想公司收购“蓝色巨人”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开启了10亿美元以上大规模海外并购交易的序幕。中国网通有限公司(下称网通)、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紧随其后,纷纷登上了国际大规模并购的舞台。其中,中海油竞购优尼科(Unocal)一案,更以185亿美元的总标的,高居全年现金收购案的第三位。成败利钝,一时舆论哗然。“这只是一轮早潮。”高盏(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对《财经》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形成滚滚洪流之势,恐怕还要再过十年。”在他看来,中国的跨境交易额仅占全球并购总额的不到0.4%,因此,所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潮”言之尚早。尽管如此,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已不可避免地驶入国际市场的深水区。收购目标从资产转向股权,融资手段从国家支持转向市场化操作,收购方式从“一对一谈判”转向公开竞价;其广度与深度,均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同时,收购过程之跌宕起伏,对国际国内的冲击震荡,以及其间的经验与教训,亦值得各界人士细细品味。
出处
《财经》
2005年第24期140-142,144-145,共5页
Business & Financ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