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新课程社会适应教学目标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9
出处
《体育教学》
2005年第6期21-22,共2页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2
-
1李洪选.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三明学院学报,2003,21(2):153-155. 被引量:13
-
2陈虹,王策,商悦鹏.心理健康教育将引起学校教育内容与形式深刻变化——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负责人访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8):4-7. 被引量:2
-
3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十大关系⑥——论“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24(4):54-56. 被引量:28
-
4夏峰.要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中国学校体育,2006,25(7). 被引量:32
-
5甘刚.中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3):143-144. 被引量:3
-
6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7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
8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实验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9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H}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10林勇.学校体育的社会适应目标及实施[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16(6):73-7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9
-
1高胜光.体育新课标理念下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6,29(4):368-370. 被引量:5
-
2高胜光.体育新课程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课时目标细化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6,26(4):8-9. 被引量:4
-
3刘华,刘坚,杨利珍,袁际学,张立国,李秋菊,支强,顾世辉.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案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一新生及昆明市第三中学初一学生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4):69-74. 被引量:4
-
4吕鲁军,所俊悟,张怀君,卢青.体育拓展适应能力及心理因素的影响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54-154.
-
5李林.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教学效果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139-140. 被引量:2
-
6徐琰.实施体育新课标对基础教育的影响[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4):35-36. 被引量:1
-
7王光军.浅谈基础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J].运动,2011(4):91-92. 被引量:4
-
8赖世汪.体育教学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促进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55-56. 被引量:2
-
9张晓玲.体育教学结合新课标要求简析[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2):133-134.
二级引证文献22
-
1高胜光,李在森.“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学习评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27(3):17-18. 被引量:1
-
2梁恒.有效体育教学及其特征探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8-89. 被引量:10
-
3黄晓晓,吴宾.论体育教学中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向——以艺术体操教学为例[J].科技信息,2009(12):235-235. 被引量:2
-
4袁际学,刘坚,顾世辉,李翼飞,李秋菊.云南与东南亚高校体育教育软实力的比较——以泰国、越南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5):74-78.
-
5张大勇.初中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教师,2011(16):43-43. 被引量:2
-
6张俊.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体育技能现状分析[J].企业导报,2012(1):225-225.
-
7张健.试探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福建体育科技,2012,31(1):57-59. 被引量:9
-
8杜春荣.有效性:转变学习方式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62-64.
-
9吴瑛萍.浅议高中体育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4):74-75.
-
10肖宏亮.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篮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搏击(体育论坛),2012,4(11):77-80. 被引量:6
-
1黄学军.高中体育教学中品德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教研版),2014(3):30-31.
-
2刘占威.快乐体育课堂的构建[J].未来英才,2016,0(14):198-198.
-
3张飞.体育课上如何使师生关系更融洽[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1(12):141-141.
-
4张叶义.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J].考试周刊,2013(92):110-110.
-
5罗筱端,彭豪祥.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认知偏差与其解决对策的研究[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8):37-40. 被引量:5
-
6谢敏.数学课堂中正视学生回答的教学认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4):62-62.
-
7李龙.中职数学教学之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1):37-37.
-
8许之安.信息学特长生辅导教材的“生成性”开发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12):49-52. 被引量:1
-
9陈静.转变教育观念转化学困生[J].四川教育,2010(6):22-23.
-
10王莉.做一片陪衬花朵的叶子——谈“谦让”的教学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9(4):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