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再认识 被引量:4

State and Explain against the Suspect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刑事诉讼中的核心人物,其向司法机关所作的供述与辩解被法律确定为一种诉讼证据,司法实践中亦称之为口供。由于种种原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在刑事司法中的证据作用出现了与现行法律和立法精神相悖的状况,尤其是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供述为中心的认识错误,导致刑讯逼供、冤假错案屡屡发生。问题的严重性亟需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
作者 梁旭红
出处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3,共3页 Law Science Magaz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李学宽 载陈光中 江伟主编.《一起刑讯逼供的法律思考》[A].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7卷)[C].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79页.
  • 2杨宇冠.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4):3-13.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14

  • 1程味秋等主编.《联合国人权公约和刑事司法文献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第88—89页.
  • 2.《史记·陈涉世家》[M].,..
  • 3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
  • 4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实行辩诉交易,在答辩程序中如果被告人作有罪答辩,法庭审理将不再进行,可以径行宣判.这是因为被告人主动放弃了得到审理的权利,而使法庭审理没有必要;这也是因为美国刑事案件积案太多,法院在无可奈何之下,简化部分案件的审理程序,以保证其他案件审理能按程序严格进行的措施.
  • 5《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四条第三款(甲)项.
  • 6《刑事诉讼法》第61条的语言也有问题,不是严谨的法律用语."现行犯"是人们的口头语,根据无罪推定的原则,定罪之前不可以称嫌疑人为"某某犯"."某某分子"除"积极分子"以外,常带有强烈的贬义.
  • 7我国审查批准逮捕的机关是检察机关.但是,拘留的决定、执行和审查都是公安部门自身.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九条第三款"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或拘禁的人,应被迅速带见审判官或其他经法律授权行使司法权力的官员"的规定.
  • 8在刑事诉讼中,公诉方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因此,大部分证人是公诉方的证人.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条.
  • 10本来状态或自然状态即物质在未受到外力作用下所保持的状态,如水的自然状态是无形的,人在未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而是否犯罪应当以法院依法确定为标准.

共引文献17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