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古典意象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
9
The aesthetical implications of Chinese classical imageri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美学内涵,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更嬗积淀而形成的。就其审美特征来说,它具有主体性、象征性、多义性、承袭性,意象的审美意义具有多层次性。意象所蕴涵的审美形态有含蓄美、朦胧美、自然美、新奇美等。
作者
赵国乾
机构地区
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23,共5页
DongYue Tribune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意象
象征性
多义性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6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7
1
叶英.文史通义·易教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
何文焕.历代诗话[C].北京:中华书局,1981..
4
丁福保.清诗话[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
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
李普曼.当代美学[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7
李渔.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
76
1
祝尚书.
“举子事业”与“君子事业”——论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发展的关系[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4):75-84.
被引量:8
2
邵晓舟.
浅谈李渔园林美学思想中的"取景在借"观点[J]
.艺术百家,2004,20(5):128-131.
被引量:4
3
熊沐清.
两样摹仿,两面镜子——中西“摹仿”理论比较[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6):48-53.
被引量:4
4
徐大军.
元代戏剧观念的创造性分化及其意义[J]
.艺术百家,2004,20(6):52-56.
被引量:1
5
王顺娣,周群.
评宋人对陶渊明及陶诗平淡风格的重新解读[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3):89-93.
被引量:2
6
聂心蓉.
从“昭君怨”到“帝王悲”——《汉宫秋》对忠奸之争模式的借用与升华[J]
.理论月刊,2006(9):127-130.
被引量:3
7
胡建次,钟耀.
中国古代文论兴感论的承传[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56-61.
8
徐大军.
明人“传奇”称名的观念基础及其渊源[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3):67-71.
被引量:1
9
杜桂萍.
写心之旨·自传之意·小品之格——徐燨《写心杂剧》的转型特征及其戏曲史意义[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30-136.
被引量:9
10
刘水云.
论明清家乐的导演体制及其对明清戏曲导演理论的贡献[J]
.求是学刊,2007,34(3):117-122.
同被引文献
51
1
朱志荣.
审美意象本体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3(4):1-7.
被引量:13
2
杜振东.
中西和谐观的美学表现之比较[J]
.美术大观,2008(4):78-79.
被引量:3
3
王作新.
汉字的表现方式与意象思维[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3):45-50.
被引量:12
4
邹建军.
“意象思维”的五大特性[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3):85-90.
被引量:4
5
张新词.
中国绘画意象审美的层次和构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5):66-66.
被引量:3
6
臧清.
枯树意象:庾信在北朝[J]
.中国文化研究,1994(2):69-75.
被引量:6
7
顾祖钊.
论意象五种[J]
.中国社会科学,1993(6):165-180.
被引量:12
8
阙国虬.
试论戴望舒诗歌的外来影响与独创性[J]
.文学评论,1983(4):31-41.
被引量:16
9
黄钢.
论意象[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7(5):10-14.
被引量:2
10
吴风.
试论中国古典审美意象论的历史嬗变[J]
.社会科学战线,1996(6):140-14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谭德晶,高颖君.
论戴望舒诗歌古典性意象的渊源[J]
.求索,2008(3):185-187.
被引量:2
2
谭霞.
徐志摩诗中的意象选用与情感演绎[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6):5-7.
被引量:1
3
吴松,王岗,张君贤.
武术意象:一种典型的艺术化物象——对中国武术艺术理论的初探[J]
.体育科学,2012,32(5):87-91.
被引量:29
4
李彬彬.
和谐之美:中西方宇宙美学观照下的思考[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31-34.
5
高晓丽.
民间美术审美意象特征分析[J]
.艺术评鉴,2018,0(18):183-184.
被引量:2
6
王蕊.
论意象、意境的蒙太奇表现[J]
.才智,2014,0(26):269-269.
7
徐敏,盛瑨.
世俗与经典的意象审美平衡思考——解读吉姆坎贝尔《低像素》作品的意象[J]
.戏剧之家,2020,0(11):110-111.
8
岳赟赟.
从“树”到“枯树”:庾信诗文意象的生成机制及审美转向[J]
.济宁学院学报,2022,43(2):8-14.
9
盛丽.
观察与思维的转换——在中国画教学中培养和建构学生的意象审美[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3,44(4):130-134.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陈善珍.
偶然的相逢 永远的烙印——论徐志摩诗歌《偶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7):72-75.
被引量:2
2
张杰.
基于文化符号圈理论的太极拳文化符号结构研究[J]
.体育科学,2012,32(12):85-92.
被引量:22
3
陈振勇,杜春林.
表意主义视域下中国武术套路的本质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3,49(2):69-75.
被引量:21
4
贾经纬,李晓栋.
中华武术:体育与艺术融合的历史选择[J]
.搏击(体育论坛),2014,6(5):89-92.
5
孙兴祥,王少春.
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情性特征[J]
.浙江体育科学,2014,36(4):1-5.
6
李欣声,杨新.
《体育科学》创刊以来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载文特征分析[J]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7):32-35.
被引量:1
7
刘聪.
中国武术中文化主体“人”的体悟过程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15,12(4):23-25.
8
李富刚.
中华武术美学研究的历史演进及其未来展望[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3):326-334.
被引量:12
9
杨亮斌,郭玉成,郭发明.
论传统武术中的女性意象[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5):88-93.
被引量:1
10
武超,吕韶钧.
由“武舞”至“拳种”:论历史进程中传统武术套路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动因分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1):63-68.
被引量:4
1
周雪琴,阎伟燕.
沈从文作品中的中国古典意象[J]
.晋中学院学报,2015,32(5):97-101.
2
吴肇彦.
在自由理想下的空灵之美——读徐志摩的散文[J]
.邢台学院学报,2006,21(3):20-21.
3
苏运蕾.
电影《卧虎藏龙》蕴含的中国古典意象浅析[J]
.枣庄学院学报,2016,33(1):86-91.
4
郭成杰.
醉翁之意,不在山水[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3(8):93-94.
5
俞燕.
论梁宗岱诗学和美学的意义[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47-150.
被引量:1
6
梁雪波.
梁雪波推荐:新诗十九首[J]
.扬子江(诗刊),2014(5):23-25.
7
李蓉.
论“十七年”文学的多层次性[J]
.文艺争鸣,2013(5):53-58.
被引量:1
8
刘文飞.
诗的漂流瓶──布罗茨基和曼杰利什坦姆[J]
.外国文学评论,1995(4):5-13.
被引量:2
9
鲁美妍.
京派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20-23.
被引量:1
10
龚玲.
略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16(B05):35-36.
被引量:5
东岳论丛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