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3-84,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2
1 李荃辉,陈家长,杨清明.论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4):75-77. 被引量:5
2 罗佳,吴文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浅探[J] .科技资讯,2008,6(18). 被引量:3
3 王乐夫.略论中国行政学教育与行政学学科建设[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13(4):16-20. 被引量:14
4 王乐夫,郭小聪,马骏.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兼谈中国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点[J] .中国行政管理,1998(7):22-25. 被引量:30
5 李燕凌,杜宝贵,欧阳晓东.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J] .高等农业教育,2004(6):47-49. 被引量:33
6 张少栋.美国公共管理本科教育特点及其启示[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4):24-27. 被引量:21
7 薛澜,彭宗超.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0(12):46-52. 被引量:40
8 杨来胜,周敏,周长洪.公共管理核心课程设置依据及其优化取向[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2):63-66. 被引量:7
9 Rosenbloom, David, H. Public Administration : Under- 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4th ed. , New York, etc, : The McGraw - Hill Companies, Inc. , 1998.
10 刘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析[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6):58-6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5
1 贾宝林.国内高校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实证分析[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3):115-118.
2 郑代良,杨吉兴.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反思[J]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6):109-111. 被引量:13
3 吴永生,魏巧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效果的主观调查和客观反馈[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2):115-117. 被引量:2
4 吴永生,魏巧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生成绩的定量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9):92-94. 被引量:5
5 胡泽平.公共管理学科专业课课程设置的理论分析[J] .林区教学,2012(11):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1
1 潘尔春,李平,柯雄.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要[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23(3):305-309. 被引量:5
2 巩玉涛,曾小龙,黄嘉雯,李静敏.关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研究[J] .世纪桥,2008(7):86-87. 被引量:3
3 阳盛益,杨雪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经验借鉴与改革思考[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6):755-761. 被引量:14
4 马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构想[J] .现代企业教育,2009(20):44-45. 被引量:1
5 巩玉涛.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探讨——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4):56-57. 被引量:3
6 郑代良,杨吉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10,11(4):15-17. 被引量:8
7 胡凌娟,高莉敏,李瑞峰,满晓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制和课程体系建设调查结果分析与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2):125-128. 被引量:1
8 林飞,郭亮,李晓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索[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11):92-94. 被引量:15
9 乔晓雯.基于目标导向的公共管理学科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2):110-111. 被引量:2
10 谭宁.灵活教育模式下开放型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基于公共部门人才需求特征的分析[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9):80-83. 被引量:2
1 范丽莉.对外汉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刍议[J] .新校园(中旬刊),2012(3):24-24.
2 刘生平.变革·创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09(1):32-34. 被引量:2
3 刘宏艳.刍议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J] .技术与市场,2010,17(9):221-222. 被引量:1
4 朱建民.创新课程体系助推“生态教育”[J] .人民教育,2013(21):38-41.
5 王海莹,马开剑,杨旭.反思与建构:普通高中创新课程体系[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12):22-25. 被引量:1
6 徐树建,刘艳.环境工程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167-169. 被引量:17
7 吴洁,刘丹平.理工科院校创新课程体系设计与评价[J] .科教导刊,2011(18):21-22.
8 王秀文,董秀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课程体系设计[J] .唐山学院学报,2008,21(6):21-22. 被引量:4
9 王剑峰.论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32):129-130. 被引量:4
10 杨旭.构建创新课程体系要注重教学内容改革[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0):195-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