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家“怨而不怒”理论再评析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代以来,激进思潮盛行,在此一思潮中儒家的“怨而不怒”理论受到了激烈的批评,论者的着眼点基本上在“怨”的激烈程度上考虑,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儒家此一理论的真义。
作者
刘文勇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4-216,共3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儒家
怨而不怒
再评析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八佾[A]..论语[c].,..
2
.子路[A]..论语[C].,..
3
.纪文达公遗集(卷九)[M].,..
4
班固.离骚序,引刘安语[M].,..
5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三)[M].,..
6
.黄黎洲文集[M].中华书局,1981..
7
.原诗·内篇(上)[A]..清诗话(下册)[C].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共引文献
9
1
马珺.
试析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之利弊[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4):82-84.
2
林晓平.
客家文化特质探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2):72-75.
被引量:44
3
王欢.
中国古代社会中身份规则的结构化和制度化研究[J]
.史学集刊,2006(2):29-36.
被引量:5
4
王富仁.
孟子国家学说的逻辑构成:从孔子到孟子(一)[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5):1-12.
被引量:2
5
王富仁.
孟子国家学说的逻辑构成:从孔子到孟子(二)[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6):16-27.
6
王富仁.
孟子国家学说的逻辑构成:从孔子到孟子(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7):1-12.
7
王富仁.
孟子国家学说的逻辑构成:从孔子到孟子(四)[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8):1-7.
被引量:3
8
冯天瑜.
文明演进中的“劳力”与“劳心”[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6):1-10.
被引量:3
9
章小谦.
为什么清末教育机构被称作“学堂”?——民国元年学堂改学校考(一)[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1(4):55-63.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2
1
傅道彬.
“诗可以怨”吗?[J]
.文艺研究,2007(11):100-108.
被引量:19
2
刘美红.
怨及其儒家式化解[J]
.求索,2009(3):110-112.
被引量:1
3
董玉芝.
“恨”、“怨”、“憾”义变说略[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2):123-126.
被引量:3
4
程巍.
孔子“诗可以怨”与钱锺书《诗可以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2):1-3.
被引量:6
5
程志华,张乃芳.
“无怨”与“无畏”:先秦儒道死亡观分疏[J]
.伦理学研究,2010(6):56-58.
被引量:2
6
夏秀.
从“发愤抒情”到“不平则鸣”——诗怨内涵演变之“直抒怨艾”路径探析[J]
.齐鲁学刊,2013(4):116-121.
被引量:6
7
曹而云.
中国文学“怨恨”情结的隐喻叙述[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54-58.
被引量:1
8
李建中,袁劲.
《庄子》论“怨”[J]
.学术论坛,2015,38(11):96-101.
被引量:3
9
张磊.
对“人”“己”之别的淡化及消解——先秦诸子“避怨”策略的学理分析[J]
.历史教学问题,2016(5):90-93.
被引量:1
10
刘学平.
孟子心性论中的“怨”[J]
.齐鲁学刊,2017(3):17-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袁劲.
“诗可以怨”梳理:字义根柢、阐释分歧与方法启思[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9):75-80.
被引量:4
2
邓刚,王昌健.
论《墨子》中的“怨”[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4):71-76.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崔露什.
“诗妖”与“怨诗”:中国古代灾异书写中的诗学[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0(1):146-154.
2
刘楚.
发愤说:儒家人生理想下文士的焦虑与救赎[J]
.贵州文史丛刊,2016(2):80-87.
3
袁劲.
“怨”的兵学解诠与文史演绎[J]
.理论月刊,2016(11):89-94.
被引量:2
4
李冰璇.
楚文化与文学绘图:论李修文散文的空间意象[J]
.写作,2024,44(3):82-88.
1
袁贝贝.
论杜甫诗歌的中和之美[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7):9-10.
被引量:1
2
要对孩子强调善良的美德吗?[J]
.父母世界,2009(3):110-110.
3
王东杰.
何曾有人把“风”关进笼中?[J]
.意林文汇,2016,0(24):78-79.
4
柴文华.
对五四时期激进思潮的反思[J]
.学术界,2009(4):300-300.
5
裴黎黎.
自由意志与善恶决断:论奥古斯丁的自由决断[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0-22.
6
周振甫.
诗可以怨[J]
.孔子研究,1993(2):22-23.
被引量:3
7
李凯.
“怨而不怒”的诗学精神及其内涵——兼及该命题的再评价[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79-83.
被引量:3
8
吴一凡.
宋高宗书学审美思想初探[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6,0(3):124-125.
9
简澈.
“中庸”文化心理结构异化论略[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59-64.
10
明伟方.
一句话的成功[J]
.才智(才情斋版),2009(5):20-20.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