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 被引量:2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基于自然性的血缘情感关系的儒家“孝”观念,近代以来先后遭受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宗教批判、五四运动的文化批判以及五四之后历年战争、革命、运动与晚近的改革开放之社会批判。而剥离、卸载传统“孝”观念的刚性意识形态等因素的额外负担,凸显其原始意义并进行适当的现代性诠释与定位,儒家“孝”观念在塑化个人情感、培养道德意识、复兴儒学资源、稳定家庭基础、缓解社会问题等方面,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功能。
作者 陈治国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8,共10页 Confucius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花之安.《对中国人孝敬观念和实践的批判》[J].教务杂志,.
  • 2莫里循 张皓译.《中国风情》[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67,13,66页.
  • 3汤森 王振华译.《马礼逊—在华教士的先驱》[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 4林荣洪.《中华神学五十年(1900-1949)》[M].(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1998年版.第10,18页.
  • 5谢卫楼.《基督教徒和儒教伦理比较》[J].教务杂志,.
  • 6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J].青年杂志,1916,1.
  • 7陈独秀.宪法与孔教.新青年,1916,(2).
  • 8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J].新青年,1917,3.
  • 9吴虞.家庭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J].新青年,1917,2(6).
  • 10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J].新青年,1919,.

二级参考文献1

  • 1[德]黑格尔 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

共引文献197

同被引文献203

引证文献26

二级引证文献1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