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走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的误区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制系统。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往往从实现民主政治、经济与生态、人与社会等纵向方面加以论述。事实上,这是一种用正确设想来设计发展过程的方法,这种研究存在逻辑上的缺陷,因为某方面和谐因子很可能是另一方面的不和谐因子。所以,我们应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横向分解成发展层面,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综合考查,而不是简单地把和谐社会看成是各个方面的和谐之和。
作者
傅晓华
机构地区
中南林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科学中国人》
2005年第12期58-59,共2页
Scientific Chinese
关键词
社会研究
社会主义
和谐
社会系统
动态机制
民主政治
人与社会
因子
经济
分类号
F123.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C91-03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1
党国英.
在中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可能性[J]
.中国新闻周刊,2005(1):30-31.
被引量:41
2
朱力.《什么是“和谐社会”》金陵瞭望.2004—11-26.
3
郑杭生.和谐社会与社会学[N].人民日报.2005-12-01.
4
高尚全.《着力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J].中国改革论坛,2005,(5):12-12.
5
傅晓华.
从系统观角度透析我国的创新教育[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10(2):90-9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
1
王磊.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教授[J]
.教育研究,1999,20(7):3-7.
被引量:306
2
辛自强,池丽萍,俞国良.
创新教育的系统观[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15-120.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45
1
杨安华.
构建和谐社会多元参与主体的权责机制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5-9.
被引量:1
2
符建湘,周宇.
建设和谐社会的媒介责任及其效能解读[J]
.新闻界,2005(4):110-111.
被引量:10
3
李小晖.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研究评述[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3):32-36.
4
严国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可能性[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3):38-43.
被引量:12
5
杨安华.
和谐社会何以可能——构建和谐社会研究述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165-170.
被引量:8
6
董明.
公民社会成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2(4):28-33.
被引量:20
7
杨义芹.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综述[J]
.求索,2005(8):82-84.
被引量:1
8
扈海鹂.
市场经济与“生人伦理”——走近“契约化生存”的时代[J]
.唯实,2005(10):8-12.
被引量:3
9
侬必盛,卢华梅.
和谐社会的精神生产——多元相和创造精神产品的探究之二[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34-37.
10
张林昌.
论市场经济与民族精神[J]
.中国科技信息,2006(01A):169-169.
同被引文献
6
1
傅晓华.
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演化——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的系统学思考[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3):96-99.
被引量:33
2
姜连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动地方高校改革和发展[N].光明日报,2004-11-18.
3
李红.高等教育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理性思考.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5):3-3.
4
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4.
5
高德胜.
制约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J]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17(6):84-87.
被引量:30
6
黄光宇,陈勇.
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6):28-31.
被引量:244
引证文献
3
1
赵运林,傅晓华.
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透析城市生态化[J]
.城市问题,2008(2):2-6.
被引量:14
2
赵运林,傅晓华.
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透析城市生态[J]
.学理论,2008(10):47-51.
被引量:2
3
李道志.
地方高校社会功能的哲学思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4):13-14.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赵运林,傅晓华.
生态足迹理论在长株潭城市生态安全研究中的应用与改进[J]
.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
被引量:9
2
褚岗,米文宝,朱丽君,吴宝燕,宋春玲.
银川市生态赤字分析[J]
.城市问题,2008(10):39-42.
被引量:1
3
邓毅,黄金玲,龚兆先.
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
.建筑科学,2010,26(5):106-110.
被引量:9
4
许尔君.
城市生态化机制构建路径[J]
.中国住宅设施,2010(8):42-45.
被引量:1
5
徐丽媛.
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例[J]
.城市问题,2010(8):85-89.
被引量:2
6
方琴,方新,周宝玲,张灵云.
当前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以蚌埠市为例[J]
.全国商情,2010(18):30-31.
被引量:1
7
魏燕,蒲佐毅.
城市化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城市问题,2012(6):17-23.
被引量:4
8
武小垠.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11):258-258.
9
周忠玲,江林忠.
试论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与设计[J]
.中国城市经济,2011(5X):320-320.
被引量:2
10
傅晓华,孙名浩,傅泽鼎.
政府治理协同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探索[J]
.城市学刊,2018,39(6):12-17.
1
杨小佛.
回归10年:香港经济峰回路转[J]
.沪港经济,2007(7):34-35.
2
金瑞庭,王桂新.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年-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检验[J]
.人口与发展,2013,19(1):38-43.
被引量:6
3
武宝珍.
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动态工作机制[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6,0(6):11-11.
4
涂进.
“教与学”的分析与思考[J]
.科学咨询,2007(24):41-42.
5
胡国恒.
广义资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机制[J]
.统计与决策,2004,20(6):93-94.
6
杨博,赵远兴.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J]
.高考(政史地),2007(3):16-19.
7
杨小佛.
香港回归十年来的经济实践与前瞻[J]
.经济导报,2007(32):36-37.
8
何立涛.
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及其实现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7,0(1):16-19.
被引量:1
9
航平.
测测你的“和谐”因子[J]
.视野,2006(6):20-20.
10
黄应绘.
关于构建中国城乡差距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
.生产力研究,2008(17):83-84.
被引量:13
科学中国人
200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