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5-8,共4页
People's Education
共引文献22
-
1诸嘉,赵媛.基础教育公平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07,4(34):158-159. 被引量:2
-
2宁本涛.制度经济学:一个创新性公共财政实践——以浙江瑞安“教育助学凭证制度”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8(2):19-22. 被引量:1
-
3田聪,潘学功.保定市基础教育失衡的影响及均衡发展的推进策略[J].大家,2011(23):98-98.
-
4鲜万标.对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18(2):42-48. 被引量:9
-
5张扬生.浅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5):5-8. 被引量:13
-
6田汉族.教育服务理论提出及其实践价值[J].大学教育科学,2005(5):5-11. 被引量:13
-
7黄爱兰,田汉族.县域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J].中国农业教育,2005,6(6):1-3.
-
8翁家群.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7(4):74-75. 被引量:1
-
9黄白.新农村教育是什么[J].河池学院学报,2006,26(4):109-111. 被引量:1
-
10李继星.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类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3):25-2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10
-
1刘艳秋.教师继续教育是民族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的保障[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2):139-143. 被引量:8
-
2安迎春.我国对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支持政策的发展[J].西部法学评论,2006(2):151-153. 被引量:1
-
3王文长.论民族教育与少数民族社会人口的均衡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1989(1):30-34. 被引量:2
-
4钟启泉.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论研究札记之三[J].全球教育展望,1984,15(3):13-20. 被引量:4
-
5杨东平.教育公平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目标——辨析教育的公平与效率[J].教育研究,2004,25(7):26-31. 被引量:79
-
6杨东平.试论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公共政策[J].人民教育,2005(7):10-12. 被引量:26
-
7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15. 被引量:144
-
8杨军.关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思考——来自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05,16(3):74-82. 被引量:9
-
9徐国庆.职业教育发展的设计模式、内生模式及其政策意义[J].教育研究,2005,26(8):58-61. 被引量:51
-
10滕星,马效义.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J].民族研究,2005(5):10-18. 被引量:134
引证文献12
-
1周志平,董志霄,付恒杰.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6(4):166-168. 被引量:1
-
2褚宏启.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1-4. 被引量:197
-
3熊向明.对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反思——河南中原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调查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23(2):50-53. 被引量:8
-
4褚宏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J].教育研究,2008,29(6):7-13. 被引量:86
-
5冉亚辉.最公平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1(2):28-30. 被引量:3
-
6冯江英,石路.中国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94-103. 被引量:13
-
7刘磊,徐国庆.职业院校非均衡发展政策的有效性反思[J].职教论坛,2012,28(6):13-16. 被引量:2
-
8李欣.教育公平视域下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聚焦与透视[J].中国考试,2012(8):58-64. 被引量:5
-
9李雪.统筹视域下教师继续教育“圈翼联动”模式初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8):31-33.
-
10程东旺.制度正义:教育公平保障体系的伦理基石[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1):100-1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16
-
1赵冬冬.为什么实现教育公平那样难——对于中国语境中教育公平问题的再理解——对于中国语境中教育公平问题的再理解[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0(3):108-123.
-
2李博,赵彦.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公平问题[J].科技信息,2008(27).
-
3罗祖兵.教师轮校执教制度建设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07(12):29-31.
-
4吴立保.高等教育公平:制度设计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1(2):23-28. 被引量:4
-
5刘庆辉.浅谈我国的教育公平现状[J].大家,2011(18):239-240.
-
6覃玖英,郑国太.均衡教育视域下的教师观[J].大家,2010(4):148-149.
-
7本刊编辑部.2006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7,28(3):3-16. 被引量:19
-
8崔盛.对于教育公平的度量[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7(10):7-11. 被引量:2
-
9邬志辉,王海英.农村义务教育的战略转型:由数量关注走向质量关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31-34. 被引量:13
-
10黄瑞红.教育公平目标下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过及对策[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3-117. 被引量:5
-
1岳庭,于淼.公平教育建设未来[J].中国新闻周刊,2008(11).
-
2夏建文.论教育公平对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J].改革与开放,2010(1):31-32. 被引量:3
-
3祝宗建.论英语教学如何“寓教于乐”[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3):48-48.
-
4阿尔文.艾赫曼,约翰.戴雷斯桑契,管必红,朱晓天.关于美国学校校纪问题的讨论[J].教育评论,1986(2):71-72.
-
5长寿的名人马寅初[J].团结与民主,2001(5):48-48.
-
6周向伟.贺拉斯·曼教育思想下的我国公共义务教育发展探析[J].教育观察,2017,6(2):10-11.
-
7林妙真.挖掘语文资源 激发学习热情[J].广西教育,2009(31):16-17.
-
8倪同一.浅谈审美教育中的寓教于乐[J].天津电大学报,2005,9(2):32-34.
-
9王兆璟,白尚祯.贺拉斯·曼公民教育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4):43-48. 被引量:1
-
10编辑部.用公益促进教育公平[J].社会与公益,2016,7(1):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