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上海的、香港的王琦瑶——略说《长恨歌》的小说、话剧和电影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5年第12期21-21,共1页
Reading an Writing
-
1杜沁.繁华已逝,旧梦如斯——解读小说《长恨歌》中的怀旧[J].跨世纪,2008(7):224-225.
-
2吕佳.女性主义文学的书写——论《长恨歌》中的女性视角[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7):82-83.
-
3李妍妍.一声短叹怎成歌[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09(10):43-43.
-
4历史.风格独特的作家——伊坂幸太郎[J].青少年文学(下半月),2009(1):156-156.
-
5晓屋.能指和所指的混乱:当代诗歌艺术的困境[J].艺术评论,2007(7):32-35. 被引量:1
-
6刘卫东.文坛“某某后”表述质疑[J].文学自由谈,2013(4):28-33.
-
7康志谦.善待我们的历史[J].杂文选刊(下半月),2012,0(4):46-46. 被引量:1
-
8邹剑萍.电影《长恨歌》与小说《长恨歌》的比较分析[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11):49-50.
-
9池景彦.“张力”的存在方式——以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为例[J].文学教育,2009(2):33-34.
-
10杜沁.一曲命运的挽歌——小说《长恨歌》中的女性意识浅析[J].消费导刊,2008,0(14):232-233.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