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1945-1949年盟国对德政策的走向及其得失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德国战败初期,盟国为防止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在德国复活,实行了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和民主化政策。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各占领国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其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都同制定政策的本意或多或少地不符甚至违背。但是纵观1945—1949年德国的发展,应当承认,“四化政策”的推行基本上符合了当时德国的实际情况,为后来西德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腾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作者 秦元春
出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2-35,共4页 Journal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迈克尔·鲍尔弗,约翰·梅尔.四国对德国和奥地利的管制(1945-1946)[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54
  • 2[3][5][8]埃德温·哈特里奇.第四帝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80,87,94,128
  • 3萨那柯耶夫,崔布列夫斯基编.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C].北京:三联书店,1978.510
  • 4[7][10][11][12][美]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723,723,738,741,743
  • 5吴友法.联邦德国政治与经济相对同步性的确立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史学月刊,1998(3):66-7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