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界关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研究述评
被引量:5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5年第6期77-85,共9页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参考文献14
-
1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J].历史研究,1999(5):23-42. 被引量:43
-
2孙其明.试论建国前后“一边倒”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2):7-12. 被引量:3
-
3杨公素.“一边倒”——毛泽东为新中国制定的一项外交战略决策[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3,15(4):19-22. 被引量:1
-
4蒋建农.关于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几个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3(2):21-28. 被引量:3
-
5许毅,隆武华.论中国共产党“一边倒”的外交政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2(1):32-36. 被引量:2
-
6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4(5):44-54. 被引量:10
-
7刘贵丰.“一边倒”外交方针演变和终结的原因探讨[J].理论学刊,1998(2):82-85. 被引量:1
-
8章百家.中共对外政策和新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起步与发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5):88-100. 被引量:7
-
9徐小明.我国建国前后的“一边倒”外交策略与美国的对华政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4(4):46-49. 被引量:1
-
10郑晓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产生和转变[J].中共党史研究,1991(1):49-5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51
-
1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J].历史研究,1999(5):23-42. 被引量:43
-
2张小明.美国对中苏同盟的认识与反应[J].历史研究,1999(5):43-56. 被引量:13
-
3刘建平.苏共与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确立[J].历史研究,1998(1):77-95. 被引量:8
-
4杨奎松.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J].历史研究,1994(5):104-118. 被引量:23
-
5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J].历史研究,1994(5):119-131. 被引量:11
-
6章百家.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J].历史研究,1987(3):3-14. 被引量:12
-
7章百家.1945-1955年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述评[J].历史研究,1987(3):34-53. 被引量:3
-
8王斯德,李巨廉.论太平洋战前美国远东战略及其演变[J].历史研究,1982(6):161-174. 被引量:7
-
9李捷.从结盟到破裂:中苏论战的起因[J].党的文献,1998(2):81-90. 被引量:17
-
10刘建平.“中间地带”理论与战后中日关系(上)[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5(5):78-86. 被引量:8
共引文献68
-
1张雨菱.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述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0(4):79-85.
-
2赵辉兵.试析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美政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35-39.
-
3何卫刚.国家利益、外交理念、外交政策——对新世纪中国外交理论的再认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2):69-72.
-
4孔寒冰.“一边倒”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J].国际政治研究,2001,22(3):44-51. 被引量:3
-
5俞正梁,陈玉刚.中国国际关系的战略转型与理论研究二十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1):12-17. 被引量:7
-
6缪青.专业化建设的中断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转型[J].社会学研究,1994(5):42-52. 被引量:1
-
7吴殿廷,赵林,张明,吴昊.三角稳定原理与中国的外交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1):100-106. 被引量:4
-
8陈安全.新中国成立与亚洲冷战的形成——国际体系转变的一个解读案例[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29-33. 被引量:1
-
9陈宾,吕彩云.援越抗法与抗美援朝战略抉择的共同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112-116.
-
10陈再生,覃轶珊.“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出台及其原因剖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6,6(2):18-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14
-
1周明长.“一五”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工业城市的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123-126. 被引量:6
-
2孔寒冰.“一边倒”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J].国际政治研究,2001,22(3):44-51. 被引量:3
-
3王亚志,沈志华,李丹慧.彭德怀军事参谋的回忆:1950年代中苏军事关系见证[J].书城,2009(9):114-114. 被引量:3
-
4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J].历史研究,1999(5):23-42. 被引量:43
-
5刘建平.毛泽东的美国观与新中国“一边倒”国际战略的形成[J].中国社会科学,1999(5):155-171. 被引量:14
-
6蒋洪巽,周国华.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煤炭工业建设项目的由来和变化[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2(4):13-21. 被引量:6
-
7孙海彬.论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两次重大转变[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4):4-7. 被引量:1
-
8朱佳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抉择[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11(5):13-24. 被引量:38
-
9刘建飞.意识形态对新中国“一边倒”决策的作用[J].国际论坛,2000,2(5):43-48. 被引量:11
-
10牛军.三次台湾海峡军事斗争决策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5):37-50.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关锦炜.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9(5):30-34. 被引量:5
-
2周明.挖掘教学立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人教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教学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2013(3):37-41. 被引量:4
-
3杨云龙,肖昊宸.“一边倒”外交政策形成原因再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4):50-53. 被引量:2
-
4郭蓓.从行政到法制:1949年以来新疆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的嬗变[J].新疆社会科学,2014(5):64-69. 被引量:2
-
5董振瑞.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研究述评[J].党的文献,2015(6):98-105. 被引量:2
-
6张文杰.《简·爱》在中国的译介出版和接受研究[J].出版广角,2017(8):57-59.
-
7王子涵.“共和国50年代的外交”教学设计——基于《中外历史纲要》的外交史教学探索[J].历史教学(上半月),2019,0(12):3-9.
-
8舒国滢.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上的“知识联结难题”--一种基于知识联结能力批判的观察[J].法学,2022(12):3-21. 被引量:10
-
9陈晓红,张嘉敏,唐湘博.中国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J].资源科学,2022,44(12):2387-2398. 被引量:24
-
10马海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原因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4(8):9-12.
-
1陈璐.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新中国和平外交的历史考察[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6):7-8.
-
2李桂树.“一边倒”外交策略研究的新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23(4):97-100. 被引量:3
-
3时晓光,熊继鹏.新旧中国两种“一边倒”外交的比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87-91.
-
4孟庆凌.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战略解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1):15-16.
-
5韩桥生,钟美玲.人权概念的科学界定[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8(3):64-65. 被引量:1
-
6马赛民.提高认识,做好人民代表的司法评议工作[J].新疆人大,1995,0(8):26-26.
-
7任敬军,黄生太,何德汀.中日竹文化比较研究概述[J].世界竹藤通讯,2013,11(1):40-42. 被引量:1
-
8李统书.精心实施“5353工程”[J].秘书工作,1997,0(7):19-20.
-
9邢晓红.新中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战略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7(12):865-866.
-
10江秋丽.论大西洋主义下俄罗斯初期一边倒外交[J].黑河学院学报,2014,5(2):8-1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