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鸠摩罗什与中国古代译场制度的确立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由特殊的地理因素、族群因素和历史因素所致,公元7世纪以前中国的对外交往活动,一直处于某种近乎交流中心的地位,这也决定了该时期中国的对外关系基本处于相对被动、以接受为主的状态。秦汉时期,由于中原政权与北方民族间的各种交往频繁,同时南方原来相对独立的地区也相继归入北方政权的正式管辖,各地对于翻译机构或人员的称谓也逐渐统一在北方的概念内,“译”就逐渐成了语言翻译的固定名词。在公元7世纪以前,中国有关翻译的大量记载都是与佛教有关的。以鸠摩罗什为代表的早期翻译家们的翻译理论及翻译作品,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深邃的影响,为确立中国古代译场制度、规范翻译行为奠定了基础。
作者 李惠玲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80,共2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李玉良.翻译概念的流变及其反思[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2):57-59. 被引量:4
  • 2赞宁.大宋高僧传·卷第三·唐京师满月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52.
  • 3许慎.说文解字·译[M].北京:中华书局,1963.57.
  • 4周绍良.文化史上一块巍峨丰碑--中华大藏经[A]..佛教与中国文化[C].北京:中华书局,1988.139-140.
  • 5.略论玄奘在中国翻译史上的贡献[A].杨廷福.玄奘论集[C].济南:齐鲁书社,1986.89.
  • 6梁启超.佛典之翻译[A]..佛学研究十八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17.
  • 7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M].北京:中华书局,1979..
  • 8释慧皎.高僧传·卷第二·译经中·晋长安鸠摩罗什[M].北京:中华书局,1992.52.

二级参考文献1

  • 1[4]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共引文献15

同被引文献93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