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经济评论》座谈会观点综述
被引量:4
China's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 to Tackle the Energy Bottleneck?--Review of Seminar Organized b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出处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3,共5页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同被引文献51
-
1曹新.能源战略选择 箭在弦上[J].中国国情国力,2005(1):4-9. 被引量:3
-
2桂厚文,杨志.经济科学与自然科学结盟的样板──评《经济学社会场论》[J].中国图书评论,2000,23(12):8-11. 被引量:1
-
3毛丰付,张明之.ICT产业标准竞争与国家利益[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2):16-19. 被引量:7
-
4杨中强,张宏.为21世纪中国“加油”——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构建[J].中国国情国力,2005(6):21-24. 被引量:2
-
5崔宏伟.实现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兼谈欧洲经验的借鉴[J].世界经济研究,2005(6):23-27. 被引量:9
-
6李京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油气战略的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05(11):7-9. 被引量:3
-
7赵春喜,崔连秀.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与建议[J].经济师,2005(6):294-294. 被引量:5
-
8杨泽伟.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05,22(4):19-25. 被引量:31
-
9李金铠.循环经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5):8-13. 被引量:26
-
10张胤鸿.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外部挑战[J].当代世界,2005(10):36-3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5
-
1陈甲斌,贾文龙,殷俐娟.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及政策研究[J].中国煤炭,2007,33(5):21-24. 被引量:11
-
2石吉,李孟芒.试论中国石油安全及对策[J].内江科技,2007,28(11):67-67.
-
3龚晓莺,王朝科.“三农”问题形成原因探讨——基于劳动力流动的分析视角[J].经济问题,2007(12):81-83. 被引量:17
-
4周新军.我国能源安全的内涵界定——基于“十五”期间统计数据的分析[J].中外能源,2008,13(2):1-6. 被引量:11
-
5刘卉.浅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70-73. 被引量:3
-
6王朝科.“三农”问题成因的机理分析:基于劳动力单向流动的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28(7):75-80. 被引量:7
-
7王雅丽,唐德善,刘洋.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J].现代经济探讨,2009(3):28-31. 被引量:8
-
8徐剑明.当前我国资源透支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隐忧[J].现代经济探讨,2009(8):25-28. 被引量:5
-
9龙超亚,邱力生.论我国资源战略与国民经济运行安全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10(3):86-88.
-
10丁世勋,傅新.跨国并购与海外能源投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27(3):24-27. 被引量:3
-
1顾少白.八十年代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向[J].世界经济研究,1984(1):6-14.
-
2全球房地产泡沫规模前所未有[J].中国城市金融,2006(3):45-45.
-
3提振出口不能依赖政策优惠[J].新华文摘,2009(8):162-162.
-
4包睿忻.中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6):9-10.
-
5欢迎订阅2004年《国际经济评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4(4):64-64. 被引量:1
-
62006年《国际经济评论》全年目录[J].国际经济评论,2007(1):63-64. 被引量:1
-
7欢迎订阅2009年《国际经济评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8(6).
-
82011年《国际经济评论》全年目录[J].国际经济评论,2012(1):174-176.
-
9欢迎订阅2009年《国际经济评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8(5).
-
102003年《国际经济评论》全年目录[J].国际经济评论,2004(1):62-6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