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多元动态的思想史——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读后
被引量:3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0-173,共14页
Histor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47
1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3年..
2 .《汪悔翁与<乙丙日记>—兼论清季历史的潜流》[M].,..
3 .《近代中国私人领域的政治化》[M].,..
4 .《民国的新史学及其批评者》[M].,..
5 .《“主义崇拜”与近代中国学术社会的命运—以陈寅恪为中心的考察》[M].,..
6 氏著.《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台北:允晨文化实业公司,.第45-51,413-421页.
7 任鸿隽 樊洪业 张久春编.《建立学界论》[A].樊洪业,张久春编.《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隽文存》[C].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第3,9页.
8 Peter Burke, "Overture: theNew History, in Past and its Future," in Peter Burke (ed.), New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Writing,University Park, Pennsylvani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 3-6.
9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M].,..
10 王文见.新史学,2003:178-178.
二级参考文献178
1 杜恂诚.民国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J] .中国社会科学,1998(3):184-195. 被引量:36
2 罗志田.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J] .近代史研究,1995(3):1-23. 被引量:29
3 罗志田.学术的“对手方”[J] .历史研究,2004(4):18-20. 被引量:5
4 罗志田.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192-204. 被引量:41
5 姜涛.大年师谈博士论文的写作[J] .近代史研究,2000(6):35-39. 被引量:1
6 王东杰.国中的“异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认知中的全国与四川[J] .历史研究,2002(3):46-64. 被引量:30
7 王东杰.地方观念和国家观念的冲突与互助:1936年《川行琐记》风波[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6-86. 被引量:15
8 罗志田.《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史学反思》[A]..《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C].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04-128页.
9 汤普森 钱乘旦译.《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M].译林出版社,2001年..
10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A]..饮冰室合集·专集(73)[C].北京:中华书局,1989..
共引文献116
1 郭震旦.作为方法的柯文——在学术前沿地带刷新中国史[J] .史学月刊,2023(8):117-126. 被引量:1
2 程彩霞.历久弥新三十年——对柯文“中国中心观”的认识[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4):97-103.
3 刘文鑫.民国时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探索[J] .人文之友,2019,0(17):93-93.
4 易鑫.没有“中心”的中国中心观——读《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的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61-62.
5 高玉.翻译本质“二层次”论[J] .外语学刊,2002(2):81-84. 被引量:9
6 罗志田.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J] .近代史研究,2000(3):59-94. 被引量:49
7 陈惠雄.婚姻、道德与社会等级:基于分工的社会演化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2005(1):206-214. 被引量:3
8 卢毅.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衰歇[J] .学海,2005(1):74-84. 被引量:1
9 刘扬忠.钱钟书与词学[J] .文学评论,2005(1):73-80. 被引量:2
10 季进.论钱钟书与形式批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93-11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8
1 张春田.王汎森教授访谈录[J] .书屋,2009(2):24-30. 被引量:5
2 钱理群.“鲁迅”的“现在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2006(1):178-181. 被引量:12
3 王〓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 刘凌,孔繁荣编校,章太炎.章太炎学术论著[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 李文海.孙中山研究领域的拓展与创新[J] .广东社会科学,2008(3):98-101. 被引量:7
6 尚明轩.中国大陆半个多世纪来孙中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5):16-22. 被引量:7
7 高华.孙中山在两岸的“境遇”[J] .同舟共进,2009(4):28-30. 被引量:1
8 黄兴涛.近代中国新名词的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于“一般思想史”之认识[J] .开放时代,2003(4):70-82. 被引量:57
1 苗清俊.自觉或不自觉的系统——评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29(1):45-50.
2 张仲民.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J] .学海,2003(2):203-204.
3 王怡璎.近代思想内在理路的转变——评《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J] .中国外资,2012(20):284-284.
4 山田圭一,刘新彦.科学学的系谱及其体系化[J] .科学学译丛,1989(6):19-24. 被引量:1
5 刘飞.哈萨克族系谱研究概况[J] .民族论坛,2016(8):62-65. 被引量:2
6 子茱.圣门人物系谱之纪事者[J] .武侠故事,2010,0(17):56-90.
7 黄德海.文学的,太文学的——李浩读札[J] .西湖,2016,0(2):109-112. 被引量:1
8 杨联芬.《小团圆》:张爱玲的“忏悔录”[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3):143-158. 被引量:6
9 王志松.周作人的文学史观与夏目漱石文艺理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7):102-114.
10 张春梅,朱马拜.比拉勒.现代寓言一种——朱马拜访谈录[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2):1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