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一个以符号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第一,符号取代实物成为消费主体,具有独立的符号价值;第二,符号的生产也是意义的生产,追求符号价值的获得与追求身份地位的认同具有同构性;第三,符号意义引导符号消费,它是一种集体话语,并非个人行为。鲍德里亚针对后现代新情况,即电子媒介所带来的图景:真实与符号、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界线消失,符号价值上升到主导地位,并引导追求意义、欲望及自我认同的迷狂消费。他认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已不足以解释消费社会的符号现象,批判的触角必须深入到对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作者 刘玲华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6-32,共7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Jean Baudrillard.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M].c1981.159.
  • 2Jean Baudrillard.The Mirror of Production [M].Trans:Mark Poster,St Louis.Telos Press,c1975.44.
  • 3Jean Baudrillard."The Beauborg effect:implosion and deterrence"[J].October(Spring),20:3-13.
  • 4Jean Baudrillard.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 [M].Trans:Iain Hamiltion Grant.London:Sage,1993.123.
  • 5Jean Baudrillard."The ecstasy of communication"[J].London:Pluto Press.50.
  • 6Steven Best,Douglas Kellner.Postmodern Theory-Critical Interrogations[M].The Guilford Press,1991.116,143.
  • 7Jean Baudrillard.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 [M].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Charles Levin,St.Louis,MO.Telos Press,c1981.164.
  • 8Jean Baudrillard.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M].c1981.12.
  • 9见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10Jean Baudrillard.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M].c1981.132.

共引文献58

同被引文献13

  • 1龚丹韵.《网络作家班:文学进入数码时代》,载《解放日报》,2007年5月16日.
  • 2龚丹韵.《俚俗歌曲VS经典音乐:大众文化何去何从》,载《解放日报》,2007年11月6日.
  • 3让·鲍德里亚.《完美的罪行》,王为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8页.
  • 4杨雪梅.《中国网民更愿意发言》,载《人民日报》,2008年1月4日.
  • 5向楠.符号消费来势凶猛国人应思如何过好富日子[N].中国青年报.2010-10-21(5).
  • 6王赛.品牌拟人化:突破消费者的心智[N].中国包装报,2011-01-07(4).
  • 7刘飞.审视奢侈性消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9-14(11).
  • 8李蕾.央视年度广告招标12小时揽金142亿[N].新京报,2011-1-09(3).
  • 9Jean baudrillard,for a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of sign M c, 1981 : 132.
  • 10王赛,乔林.品牌拟人化:突破消费者的心智[J].新营销,20LO(1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5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