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在者之思到共在之域——论交感诗学思想在中国文论中的嬗变与转型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试图探讨交感诗学思想形成的价值母体、文化语境及其基本的嬗变形态,通过对其艺术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梳理和探索,总结出“物感—兴观—交感”三个主要的阶段性样态,并进行对比和观照,追问它在普遍“失语”的中国文论处境下能否或如何对价值重建提供一种理论资源。
作者 王超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2-85,共4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孔颖达.十三经注疏(阮元刻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M].北京:中华书局,2003..
  •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M].北京:中华书局,2001..
  • 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5刘文.中国哲学史(上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 6(德)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与物性 [A].李普曼.当代美学 [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 7(德)伽达默尔 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8(英)特里·伊格尔顿 吴新发译.文学理论导读[M].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
  • 9余英时.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 [A]..内在超越之路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