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物全息律在茶树上的表现及其应用初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物全息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提出了生物体相关部位的有序全息分布形式。本文从茶树形态探讨,无论叶柄与枝条,叶片着生角度与分枝角度,不同发育时期的叶形与叶在全株分布形式以及茶芽内部结构与枝条发育等都存在全息对应关系。同时,依茶树生理生化特征,如咖啡碱、碳水化合物、呼吸强度等也都具有明显的全息关系性。因而,应用全息规律,选择某些性状有较强遗传势的部位,进行组织培养和繁殖,将能获得某种性状优势。
作者
孙咸江
机构地区
福建农学院
出处
《福建茶叶》
1989年第2期10-12,共3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茶树
生物全息律
育种
组织培养
分类号
S571.10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571.103.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张颖清.生物全息律[J]自然杂志,1981(04).
同被引文献
2
1
张泽岑.
茶树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全息生物学[J]
.福建茶叶,1993(1):5-9.
被引量:5
2
林金详.
茶树分枝角度和树高对树幅的影响[J]
.蚕桑茶叶通讯,1992(4):36-3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赖明志,周红丽.
茶树叶脉角度与分枝角度全息相关[J]
.茶叶科学,1996,16(2):157-15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曾贞,罗军武.
茶树育种早期鉴定遗传标记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05,32(4):4-9.
被引量:12
2
曾贞,罗军武,晏嫦妤.
国内外茶树品种的利用研究[J]
.福建茶叶,2006(2):5-8.
被引量:3
3
赵东.
我国茶树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茶叶,1997,23(3):21-24.
被引量:7
4
王大勇,贾文毓.
二球悬铃木三大裂片主脉夹角的实测与分析[J]
.科技导报,2013,31(23):68-70.
被引量:1
5
林挺,余孝源,李丰果.
复叶中小叶主叶脉及其生长角的提取[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7):2178-2180.
被引量:1
6
张秀云,李叶云,余有本.
我国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J]
.茶业通报,2002,24(2):20-22.
被引量:12
7
高鹤,刘启新,宋春凤,吴宝成,周伟,韦苏晏.
基于分形方法探讨槭属(Acer Linn.)植物叶片的形态多样性及其系统学意义[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24(2):1-10.
被引量:6
8
郑先波,李明,谭彬,叶霞,李继东,冯建灿.
不同生长型桃的叶脉结构与树体结构的差异与关系[J]
.华北农学报,2017,32(4):195-200.
被引量:4
1
吴如成,陈恒喜,何有龙,神志伟.
水稻不同种源效果对比[J]
.农业装备技术,1997,0(6):12-13.
2
王成超,杨百战.
生物全息律在水稻原种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种子世界,2001(2):28-28.
3
艾红军.
高粱全息定域选种技术[J]
.种子世界,1995(6):6-6.
4
陈体强.
水稻全息定域选留种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1994,12(1):35-39.
5
邢作福.
马铃薯全息定域选种技术[J]
.种子世界,1995(11):31-31.
6
李国旗,陈彦云,马东华,刘成敏.
甜菜的全息定域选种初探[J]
.中国糖料,2001(4):21-23.
被引量:2
7
李焕如.
农业增产新技术——全息定域选种[J]
.农民致富之友,1996(11):13-13.
8
严建英.
粮棉菜全息定域选种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1996,0(9):9-9.
9
崔继哲,陈柏杰.
作物留种新技术—全息定域选种[J]
.北方园艺,1991(7):1-2.
10
王玉堂.
农业增产新技术——全息定域选种[J]
.农村财务会计,1996(10):55-55.
福建茶叶
198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