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8-39,共2页
CHINA REFORM
同被引文献17
-
1刘重来.论卢作孚“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J].重庆社会科学,2004(C00):110-115. 被引量:11
-
2温铁军.产业资本在乡村扩张的四种模式[J].银行家,2005(8):42-45. 被引量:1
-
3贺雪峰.乡村建设重在文化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23(10):10-11. 被引量:37
-
4李广义,董西运(图).老区扶贫 贵在扶智——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J].农村农业农民,2005(11):8-9. 被引量:2
-
5李晓阳,王钊.“以工补农”的内涵规范及政策建议[J].改革,2006(2):66-70. 被引量:15
-
6冯海发.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其我国的选择[J].经济问题,1996(4):38-42. 被引量:21
-
7林毅夫.中国还没有达到工业反哺农业阶段[N].南方周末,2003-07-17.
-
8刘江.21世纪初中国农业发展道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19.
-
9赵灵敏.从“以农补工”到“以工补农”—专访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单玉丽.南风窗,http://wwv.nfcmag.com/Read.News-6975.html,2006-9-10.
-
10刘春腊,徐美,刘沛林.新农村建设中湖南乡村文化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J].经济地理,2009,29(2):320-326.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5
-
1王芳.中国各地区“以工补农”的经济结构特征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510-515. 被引量:3
-
2皮建才.中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政府作用机制及其福利效果[J].世界经济,2009,32(7):14-26. 被引量:8
-
3陈凤霞,王杜春.基于农户小规模经营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与路径选择——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为例[J].生态经济,2011,27(2):89-93. 被引量:4
-
4闫顺玺,王晓雷,郭力娜.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动力机制与有效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19-521. 被引量:1
-
5宁可,王世福,刘琎.城市反哺乡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南方建筑,2014(2):30-36. 被引量:1
-
1王建民.加快农村制度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奋斗,2008(11):18-18.
-
2姜国忠.论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制度建设[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1):1-4. 被引量:2
-
3郑海祥.农村制度创新的战略思考[J].求索,2004(1):59-60.
-
4梁正保,申萍.关于我国农村制度创新的思考[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5(1):24-26.
-
5王雷.从制度创新看如何推进农民收入的增长[J].经济研究导刊,2012(3):55-56.
-
6高文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J].党政干部论坛,2007(5):31-32. 被引量:1
-
7张永丽,柳建平.西部地区农村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J].开发研究,2002(5):37-39.
-
8王景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形态、范例、区域差异及应讨论的问题[J].现代经济探讨,2006(3):12-16. 被引量:11
-
9魏龙飞.第七届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J].农产品市场,2015,0(32):5-5.
-
10四川力保农民增收9%[J].农产品市场,201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