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流域经济微观运行机制创新探讨
被引量:
4
An Exploration on the Innovation of Micro-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Basin Econom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和运行状况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流域经济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运动过程,探讨其内在的微观运行机制,从动态的角度把握区域经济运行规律,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尤其是流域经济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协调发展。
作者
胡碧玉
宋小军
帅建祥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南石油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19,共8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流域经济
微观运行机制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7
1
陈才.
图们江流域的区域国际合作开发模式[J]
.地理学报,1999,54(B06):65-75.
被引量:17
2
郭江.
万家寨水电站机组水力测量与振动监测系统[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8):40-42.
被引量:2
3
陈丽晖,何大明.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整体开发的前景与问题研究[J]
.地理学报,1999,54(B06):55-64.
被引量:14
4
C.Dirkse,陈禹.
莱茵河上集装箱运输的新发展[J]
.江苏船舶,1994,11(4):51-60.
被引量:4
5
闵骐.
射频识别技术在集装箱运输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水运,2004(12):40-41.
被引量:4
6
张华.
EDI技术与我国集装箱运输[J]
.中国水运,2000(1):29-29.
被引量:1
7
张丽,张继贤,乔平林,燕琴.
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测绘通报,2004(2):50-53.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陈述彭 等.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A]..世纪展望[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71.
2
邬伦 刘瑜 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刘纪平,王亮,张萍.
面向综合应用的空间数据管理方法探讨与实践[J]
.测绘学院学报,2001,18(4):303-306.
被引量:4
4
舒艳,王红旗,黄歆宇.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分析[J]
.环境保护,2002,30(1):30-32.
被引量:16
5
郑景云,郝志新,狄小春.
历史环境变化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J]
.地理研究,2002,21(2):146-154.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46
1
费书林.
新形势下江苏省内河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策略[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2,22(4):9-10.
被引量:4
2
姜丙波,詹国旗,杨岳驰,杨青松,祝佳兵,胡育林.
基于GIS+“云”计算的海量正射影像大数据轻量化应用[J]
.测绘通报,2024(S01):143-146.
3
胡碧玉.
流域经济宏观运行机制探讨[J]
.生产力研究,2004(9):20-22.
被引量:4
4
索渺清,尤卫红,马学文,胡学祥,吴捷,赵江.
思茅境内澜沧江径流变化量与云南气候变化的关系[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3):1-8.
被引量:7
5
尤卫红,何大明,索渺清.
澜沧江的跨境径流量变化及其对云南降水量场变化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3):361-369.
被引量:11
6
尤卫红,何大明,郭志荣.
澜沧江径流量变化与云南降水量场变化的相关性特征[J]
.地理科学,2005,25(4):420-426.
被引量:20
7
邹徐文,裴亮.
阜新矿区采煤塌陷地规划整理原则及设计方案[J]
.矿山测量,2005,33(4):54-56.
被引量:1
8
尤卫红,赵付竹,吴湘云.
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夏季风的关系[J]
.高原气象,2007,26(5):1059-1066.
被引量:5
9
卞文良,鞠颂东.
基于RFID技术的铁路物流信息化[J]
.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3(1):21-23.
被引量:9
10
刘赛,雍歧卫.
浅谈我军军用物资的集装单元化储运[J]
.物流科技,2008,31(3):89-9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2
1
金凤君,马丽,许堞.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化路径识别[J]
.资源科学,2020,42(1):127-136.
被引量:167
2
苏永红,冯起,刘蔚,朱高峰,司建华,常宗强,席海洋.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J]
.干旱区研究,2009,26(2):169-175.
被引量:36
3
罗君,白永平.
嘉陵江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4):364-369.
被引量:24
4
袁杭松,陈来.
巢湖流域产业结构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349-352.
被引量:14
5
李修松,王华娣.
三代时期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简论[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2):53-56.
被引量:2
6
李修松,张宪平.
秦汉时期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简论[J]
.安徽史学,1998(2):13-17.
被引量:5
7
于超成.
引入市场机制 加速西江走廊经济发展——珠江流域经济东西联动式发展的现实选择[J]
.广西社会科学,1993(2):41-45.
被引量:2
8
周兆望.
六朝隋唐时期鄱阳湖——赣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与持续发展[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23(3):25-29.
被引量:4
9
汤尚颖,李国民,顾淳.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化及对长江流域经济的影响[J]
.学习与实践,1997(11):42-44.
被引量:1
10
陈育宁,景永时.
论秦汉时期黄河河套流域的经济开发[J]
.宁夏社会科学,1989(5):34-4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张侃侃,郭文炯.
基于空间特征、过程与机制的流域经济研究[J]
.经济问题,2013(10):103-108.
被引量:16
2
朱文翅.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4(6):30-34.
被引量:1
3
朱文翅.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25):28-29.
4
何伟,卢奕同.
流域生态经济研究综述及展望[J]
.生态经济,2022,38(11):56-6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段学军,虞孝感,邹辉.
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10):1621-1629.
被引量:58
2
郭付友,佟连军,李平.
松花江生态经济走廊流域经济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J]
.经济地理,2016,36(9):35-41.
被引量:6
3
罗清和,张畅.
长江经济带:一种流域经济开发的依据、历程、问题和模式选择[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6):90-96.
被引量:11
4
毛蒋兴,卢宇,潘新潮,陈春炳.
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产业空间布局策略与实践[J]
.规划师,2017,33(4):95-100.
被引量:3
5
张雅文,文传浩.
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县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基于乌江流域的ESDA-GIS分析[J]
.贵州商学院学报,2017,30(2):45-52.
被引量:1
6
涂咏梅,孙如毓.
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政策的文献述评[J]
.财政监督,2019,0(14):81-85.
被引量:3
7
杨西春.
跨省区流域经济带协同创新体系研究——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18(2):74-79.
被引量:5
8
刘世庆,巨栋.
我国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构想[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8,10(2):107-116.
被引量:3
9
王伟,张阿曼,李怡.
基于区域梯度式学习情景的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113-120.
被引量:4
10
宋锦渲,唐育波,廖玉蓉,曾丽.
浅析南充嘉陵江文化建设[J]
.管理学家,2018,0(8):50-51.
1
连军,王初,胥宽.
中国企业技术进步发展历史、特征分析及基本评价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01,3(1):16-20.
2
聂春玉.
生产要素股份制是横向联合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J]
.经济问题,1986(12):9-11.
3
任保平,卫玲.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及其启示[J]
.学术月刊,2001,33(12):21-24.
4
杨保海,晏磊,余玉荣.
江西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2010,0(9X):8-9.
被引量:1
5
吴赛.
制度创新才是最重要的——高新区“二次创业”机制创新探讨[J]
.中国高新区,2004(7):37-38.
被引量:2
6
刘加林.
“四化两型”视角下区域生态资本投资机制创新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2015,35(4):208-211.
被引量:1
7
于淑娥.
知识经济与企业科技创新探讨[J]
.经济工作导刊,2000(7):23-24.
8
吴浪.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基于产业结构角度[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84-85.
被引量:4
9
张灵,李浩亮.
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探讨[J]
.中国外资,2013(2):244-244.
被引量:4
10
四川省体改所政府经济行为课题组,顾培东.
微观运行机制的重塑与政府经济行为[J]
.经济体制改革,1988(5):60-67.
社会科学
200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