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新种质78599类群的形成、应用与改良
被引量:
9
Breeding, application and improving of a new maize germplasm No7859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新种质78599在我国玉米育种中应用时间较短,通过对国内目前育成的杂交组合的遗传分析,笔者认为78599及其衍生系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新种质遗传类群,为国内玉米新的5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市、区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60余个,成为玉米育种新的核心种质。
作者
柳迎春
代秀云
李耀光
于明彦
机构地区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
公主岭市植保站
出处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6期18-19,28,共3页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新种质
类群
杂优模式
种质改良
分类号
S513.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89
参考文献
5
1
刘元芝,张振平,张洪钧,范雷.
玉米自交系沈137的选育及应用[J]
.杂粮作物,2004,24(2):69-71.
被引量:12
2
王孝杰,陈刚,佟圣辉.
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丹598姊妹系的选育与利用[J]
.杂粮作物,2005,25(1):3-5.
被引量:6
3
焦仁海,刘兴贰,孙发明,张志军,齐瑞,高智明.
浅谈78599种质杂种优势模式[J]
.玉米科学,2004,12(3):52-54.
被引量:24
4
郭海鳌.吉林省玉米种质类群分析及其扩增与改良[J].吉林农业科学,1997,:1-6.
5
刘文国,王绍萍,钱淑玲,赵万庆,张建新,董亚琳,张志军,周占魁.
78599系列自交系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优缺点及对策[J]
.吉林农业科学,2003,28(1):18-19.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杨辉,陈忠,王亮,陈德义,李伟玲.
外引种质资源78599的应用潜力[J]
.玉米科学,2001,9(z1):13-14.
被引量:8
2
吴景锋.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中国农业科学,1983,16(2):1-8.
3
王义波.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利用[J].华北农学报,1997,12(3).
4
王懿波.玉米主要种质遗传类群划分与利用[J].华北农学报,1991,6:12-17.
5
胡学安.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种子工程与农业发展[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6
田志国,张世煌,彭泽斌,白丽.
我国玉米育种问题浅析及对策[J]
.玉米科学,2000,8(2):15-17.
被引量:49
7
陈刚,王孝杰,景希强,宋儒,徐福春,刘波,王作英,孙义,佟圣辉,陈丽,陈忠,杨永华.
玉米杂交种丹玉39(C8605-2×丹598)选育技术报告[J]
.玉米科学,2003,11(2):41-43.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56
1
代秀云,王薪淇,吴凤新,周小辉,何欢,岳尧海,高嵩,孟令聪,侯国生,焦仁海.
国外玉米杂交种在我国育种中的应用[J]
.东北农业科学,2024,49(3):1-4.
2
肖木辑,李明顺,李新海,Maria Luz GEORGE,张世煌.
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种质利用模式的比较[J]
.玉米科学,2010,18(5):23-28.
被引量:11
3
刘元芝,谢甫绨,张洪钧,肖万欣.
不同肥力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雄穗性状与产量关系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3):31-36.
被引量:7
4
张志军,张健新,任军,高坤.
辽宁省玉米生产及育种动态[J]
.农业与技术,2005,25(3):38-39.
5
林红,潘丽艳,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3):39-40.
被引量:5
6
徐艳荣,刘兴二,孙发明,焦仁海.
改良Reid类群种质及组配的杂交种在吉林省的应用状况[J]
.玉米科学,2005,13(4):20-23.
被引量:7
7
徐艳荣,刘兴贰,孙发明,焦仁海.
论Mo17及其衍生系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3):26-28.
被引量:12
8
林红,孙德全,潘丽艳,李绥艳,马延华,文景芝,王振华.
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4):6-10.
被引量:7
9
林红,潘丽艳,文景芝.
吉林省部分玉米种质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3):292-296.
被引量:6
10
高翔,曹绍书.
塘四平头种质的遗传改良与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154-15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6
1
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陈绍江.
P群种质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4,12(2):10-12.
被引量:41
2
焦仁海,刘兴贰,孙发明,张志军,齐瑞,高智明.
浅谈78599种质杂种优势模式[J]
.玉米科学,2004,12(3):52-54.
被引量:24
3
张仁和,夏建刚,薛吉全,师公贤.
美国玉米种质78599的利用与改良[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128-130.
被引量:18
4
王孝杰,陈刚,佟圣辉.
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丹598姊妹系的选育与利用[J]
.杂粮作物,2005,25(1):3-5.
被引量:6
5
高翔,王进,彭忠华,曹绍书,沈建华,祝云芳,陈泽辉.
国外玉米种质P78599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初探[J]
.作物杂志,2004(6):46-50.
被引量:14
6
孙发明,于明彦,文贞顺.
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444的选育与推广[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1):29-31.
被引量:17
7
张建国,赵伟,李树军,曹鹏飞,张伟,唐建国,康力强.
高抗丝黑穗病优良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与改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2):24-26.
被引量:5
8
赵久然.
超级玉米指标及选育模式[J]
.玉米科学,2005,13(1):3-4.
被引量:102
9
张秋芝,潘金豹,郝玉兰,王亚男.
美国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3):15-19.
被引量:11
10
李海明,胡瑞法,张世煌.
外来种质对中国玉米生产的遗传贡献[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189-2197.
被引量:70
引证文献
9
1
丰光,李妍妍,邢锦丰,黄长玲.
美国先锋玉米育种经验的启示[J]
.玉米科学,2010,18(2):133-135.
被引量:29
2
张洋,张喜华.
玉米78599种质的杂优模式及其改良利用[J]
.玉米科学,2008,16(3):37-40.
被引量:20
3
曹祖波,何晶,景希强,宁家林,高洪敏,于兵,刘君.
多抗性玉米自交系丹3130的选育及在生产上的应用[J]
.吉林农业科学,2009,34(1):5-7.
被引量:1
4
孙德全,李绥艳,林红,马延华,潘丽艳.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抗病育种对策[J]
.作物杂志,2009(2):90-93.
被引量:20
5
关国志,刘春增,郭永才,鲁宝良,刘日尊,赵文媛.
优良玉米自交系丹988创新选育方法研究[J]
.玉米科学,2009,17(3):42-44.
被引量:10
6
张永科,郗洛延,王卫,魏军,樊瑞彬,王建兵,王立祥.
Reid系×PN系培育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4-78.
被引量:5
7
王绍新,许洛,冯健英.
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病害控制[J]
.河北农业科学,2013,17(3):70-72.
被引量:3
8
王绍新,许洛,冯健英,赵璇.
石玉9号亲本自交系选育启示[J]
.河北农业科学,2013,17(5):79-81.
9
丛梦露,逯晓萍,张瑞霞,赵建军,薛春雷,杨凯,吴慧,李美娜.
饲用玉米品种合饲2号的选育[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2):74-7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89
1
代秀云,王薪淇,吴凤新,周小辉,何欢,岳尧海,高嵩,孟令聪,侯国生,焦仁海.
国外玉米杂交种在我国育种中的应用[J]
.东北农业科学,2024,49(3):1-4.
2
黎裕,王天宇.
我国玉米育种种质基础与骨干亲本的形成[J]
.玉米科学,2010,18(5):1-8.
被引量:106
3
丁照华,杨菲,刘治先,刘朋,穆春华,李文才,孙琦,张发,孟昭东.
超高产玉米新杂交种鲁单7045选育的创新思路[J]
.玉米科学,2010,18(5):49-52.
被引量:13
4
曾孟潜.
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回顾与未来育种改进遗传性状的前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S2):1-6.
被引量:7
5
邵思全,李琰聪.
西南地区玉米育种之浅见[J]
.种子科技,2009,27(10):22-25.
被引量:2
6
邵思全.
浅析西南地区玉米育种的有关问题[J]
.云南农业科技,2009(B11):40-43.
被引量:9
7
陈明清,王海潮,郭勇.
玉米新品种康农1号选育与高产制种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115-118.
被引量:5
8
姜善涛,马京波,马淑丽,牟胜茂,张日萍.
胶东地区不同施肥水平对丹玉86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0,42(12):77-78.
被引量:2
9
陈明清,郭勇,柴建,王瑞,张世成.
玉米杂交种天丞288的制种及高效安全生产技术集成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1):24-26.
被引量:1
10
陈桂兰,阳康春,蒙月群,刘大海,李小霞,陈娇燕.
浅谈玉米育种技术[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2):126-126.
被引量:1
1
祝丽英,池书敏,刘志增,王静华.
甲基磺酸乙酯(EMS)在创造玉米新种质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01,9(3):14-17.
被引量:36
2
冯云敢,韦桂旺,韦爱娟,蒙云飞,贺囡囡,张述宽.
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育种潜力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2):2027-2032.
被引量:11
3
安伟,樊智翔,马海林,米小红,王计虎.
EMS诱变技术及其在创造玉米新种质中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2):37-39.
被引量:7
4
崔绍平.
玉米杂交种质创新[J]
.中国农业信息,2009,21(7):17-19.
5
王元东,赵久然,郭景伦,郭强,尉德明.
诱变育种在创造玉米新种质中的应用[J]
.北京农业科学,1999,17(2):12-16.
被引量:35
6
常俊青,侯海鹏.
玉米种质Reid群应用与改良[J]
.中国种业,2006(1):54-54.
被引量:2
7
张慧英,吕平,庾韦花,郝小琴,王邕.
甘蔗DNA导入糯玉米自交系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4):32-34.
被引量:1
8
肖建红,任志强,杨慧珍,卜华虎,杨秀山.
耐密型玉米自交系的创新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55-56.
9
张英,穆楠,朴红梅.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2009,25(1):64-68.
被引量:15
10
王小亮,袁汉民,李新,陈东升,孙建昌,余瑞芳.
宁夏春小麦核心种质聚类分析筛选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03,34(4):15-18.
被引量:2
吉林农业科学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