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心雕龙》书名韫义新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于《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历来索解不一,文章释“文心”与“雕龙”的关系为“文心如雕龙”。“文心”即“为文之用心”,“雕龙”是“文心”的形象化说法,两者都是从文人写作包括文意和文辞两方面的结撰构思来说的。《文心雕龙》书名不仅标示出该书作为文艺美学著作的性质,还显明了著者所秉持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论的基本观点。
作者
王少良
机构地区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2-166,共5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书名
文心雕龙
创作构思
文章学
文艺美学
内容与形式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93.
2
李庆甲.文心雕龙书名发微[A]..文心识隅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
滕福海.
《文心雕龙》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J]
.文史知识,1983,0(6):121-122.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40
1
苏爱民.
试论刘勰的“通变观”[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2):11-12.
被引量:1
2
梁祖萍.
刘勰论文学鉴赏的途径和方法(下)[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6):68-72.
被引量:1
3
柳倩月.
《文心雕龙·养气》研究质疑三题[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5):57-61.
被引量:2
4
陈会兵.
《文心雕龙》的声律论[J]
.温州大学学报,2004,17(5):46-51.
被引量:2
5
丁金国.
言语行为与语用类型[J]
.语文研究,2004(4):24-31.
被引量:13
6
潘慧琼.
李白五绝创作中的模仿与超越[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59-63.
7
王珂.
论唐代以后古代汉诗的诗体建设[J]
.齐鲁学刊,2004(6):77-83.
8
唐辉.
《文心雕龙》的文学文明思想[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63-66.
9
孙昌坤.
秘响傍通,伏采潜发——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心雕龙·原道》中“文”的翻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2):37-40.
被引量:6
10
魏瑾.
柯尔律治的《忽必烈汗》一文赏析[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2):70-7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5
1
赵忠富.
“以技为喻”与《文心雕龙》批评话语的生成[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0(2):115-135.
被引量:8
2
方殿春,魏凡.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J]
.文物,1986(8):1-17.
被引量:216
3
张守中,郑名桢,刘来成.
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发掘简报[J]
.文物,1979(1):1-31.
被引量:162
4
郑振香,陈志达.
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掘[J]
.考古学报,1977(2):57-98.
被引量:53
5
吕永,吕斌.
《文心雕龙》新解[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2):18-23.
被引量:1
6
张灯.
《文心雕龙·序志》疑义辨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5(4):72-77.
被引量:4
7
石家宜.
“文心雕龙”不等于“文心”加“雕龙”——为《文心雕龙》正名随议[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80-82.
被引量:2
8
贾鸿恩.
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玉龙[J]
.文物,1984(6).
被引量:54
9
李彧.
也为《文心雕龙》书名正义[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3(2):59-62.
被引量:2
10
朱广成.
《文心雕龙》书名辨析[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20(5):59-6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李映山.
以“雕龙”会“文心”——也谈《文心雕龙》的题名释义[J]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1):86-89.
2
赵忠富.
“以技为喻”释“雕龙”——《文心雕龙》书名再探[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2(3):31-40.
1
康宝芳.
谈为“文”之用心[J]
.青春岁月,2013,0(21):29-29.
2
陈文苑,刘春敏.
苏轼对梅尧臣文艺观的继承与发展[J]
.宜宾学院学报,2013,13(7):23-25.
被引量:1
3
黄秀敏,徐景春.
“感受力统一”论:艾略特诗论的核心[J]
.时代文学,2008(18):120-121.
被引量:1
4
李逸津.
《文心雕龙》在俄罗斯[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4(2):65-69.
5
王兴.
略论宗白华生命诗学的诗语言说[J]
.绥化学院学报,2012,32(6):139-141.
6
王馨荣.
淡泊与宁静[J]
.当代护士(中旬刊),1998,5(7):1-1.
7
刘勰.
神恩[J]
.美文(少年散文),2009(5):52-52.
8
邹建军.
“小我”与“大我”统—论──中国现代诗歌研究之—[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3(3):58-62.
9
刘美森.
从《文心雕龙·神思》谈应用文的写作思维[J]
.应用写作,2003(8):7-9.
被引量:3
10
李杰.
论文学的真实性[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3):111-113.
学术论坛
200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