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道德教育与其它教育活动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不仅给学生传授道德知识,而且它有着最高目标,即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践等来强化道德认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要积极探索其特殊的教育规律,既要坚持显性教育为主,又要辅之以隐性教育,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作者
张伟强
机构地区
邵阳学院
出处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4-45,共2页
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高校道德教育
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统一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2
1
白显良.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07(11):57-65.
被引量:28
2
吴学兵.
德育中隐性教育及其内涵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7):79-80.
被引量:3
3
宋伟.
“内化”是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5):47-48.
被引量:10
4
沈宝莲.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是观念创新[J]
.思想教育研究,2006(2):18-21.
被引量:16
5
黄萍.
拓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5):168-169.
被引量:2
6
朱红,戴亿绵.
论高校德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J]
.辽宁教育研究,2007(6):115-116.
被引量:29
7
列 宁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列宁全集[M]. 人民出版社, 1988
8
吴风英.
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隐性教育的作用[J]
.新课程(下),2011(5):111-111.
被引量:1
9
王春霞.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J]
.延边党校学报,2011,26(1):108-110.
被引量:14
10
彭钰涵.
辅导员与班主任联合育人模式研究——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为例[J]
.领导科学论坛,2018,0(11):90-9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金博雅.
科技创新时代下高校教辅人员育人途径探析[J]
.消费电子,2020(2):90-91.
2
严丽丽,周振座,蓝琼丽.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7(24):91-93.
被引量:8
3
廖唐兰,成云.
幼儿园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相结合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23(10):185-187.
被引量:1
4
樊帆.
思想政治工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探微[J]
.学习月刊,2010(A03):118-120.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周琴.
网络环境下实名制与匿名制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比较探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1):13-14.
2
张鸿雁.
论艺术院校德育工作新内涵的构建[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12):8-13.
被引量:1
3
周炎根,仲云香.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理论与改革,2010(1):103-105.
被引量:34
4
高峰,柯晓静,杨贵明.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3):419-421.
被引量:4
5
崔世莹.
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角度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
.学理论,2011(14):225-226.
被引量:5
6
舒刚.
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隐性信息管理[J]
.高校辅导员,2011(4):54-56.
被引量:4
7
陈莉莉.
利用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探析[J]
.理论建设,2011,27(4):22-25.
被引量:3
8
温岳鹏.
浅析百色红色文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2):76-79.
9
吴小林.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11):122-123.
被引量:1
10
吴珏.
大类培养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30(6):100-104.
1
周妍,杨勇.
增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0(1):76-77.
被引量:1
2
张伟强.
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2(4):115-116.
3
张秀娥,高瑞果.
以就业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06(21):126-127.
被引量:7
4
李晓颖.
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
.学园,2014,0(35):47-47.
5
孙晓砺.
利用活动体验,进行道德培养[J]
.学子(理论版),2015,0(9):30-30.
6
王卫东,张培国.
引导教育结合 增强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
.中国高等教育,2003(13):51-52.
被引量:5
7
李广成.
走出误区 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
.中国高等教育,2003(19):44-45.
被引量:1
8
姜明.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高校德育教育[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05(6):86-88.
被引量:1
9
叶进.
着力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J]
.社科纵横,2004,19(4):158-159.
被引量:3
10
周长美,范微,滕培香.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 探索思想道德教育路径[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0(3):28-29.
被引量:2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