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合同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非法占有目的”产生的时间在刑法界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在界定合同诈骗案件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显得非常重要。“非法占有目的”在合同诈骗罪中只能产生于财物所有人交付(处分)财物之前,在合同诈骗案中不存在所谓的“事后故意”。
作者
曾细斌
机构地区
邵东县公安局
出处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63-65,共3页
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合同诈骗
非法占有目的
事后故意
分类号
D923.604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吴巍,黄河.
合同诈骗罪犯罪故意形式新论[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8(4):60-65.
被引量:26
2
陈瑞林.
合同诈骗罪犯罪故意探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2):41-43.
被引量:13
3
梁华仁,张先中.
略论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J]
.政法论坛,1999,17(1):70-73.
被引量:28
4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梁华仁,张先中.
略论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J]
.政法论坛,1999,17(1):70-73.
被引量:28
2
夏朝晖.
试论合同诈骗罪[J]
.法商研究,1997,15(4):78-83.
被引量:49
3
王宗光.
诈骗罪主观要件新探[J]
.法学,1997(2):29-30.
被引量:10
4
熊选国.
论利用合同诈骗犯罪与民事诈欺行为的界限[J]
.法学评论,1990,8(1):44-49.
被引量:27
5
刘斌.
民刑法上诈欺之比较[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89,11(5):58-61.
被引量:7
6
李卫红,王广兴.
论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J]
.中外法学,1994,6(2):39-42.
被引量:9
7
赵秉志等.全国刑法硕士论文荟萃[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
8
(美)博登海默(Bodenheimer,E.)著,邓正来,姬敬武.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华夏出版社,1987.
9
顾晓宁.
非法占有目的探源[J]
.人民司法,1999,0(6):17-19.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49
1
李玲.
论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64-66.
2
丁晶.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探析[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S1):30-32.
3
王萍.
合同诈骗罪相关问题研究[J]
.法律适用,2004(7):37-39.
被引量:1
4
孙国祥.
论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形成时间[J]
.法学论坛,2004,19(4):69-72.
被引量:10
5
钱叶六.
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的解释和认定[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4):89-93.
被引量:2
6
佟竹青.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主观要件之辨析[J]
.当代法学,2002,16(4):137-140.
被引量:7
7
周铭川,刘军平.
新刑法第224条第(4)项评析[J]
.当代法学,2002,16(10):73-75.
被引量:2
8
李英才.
论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J]
.政法论坛,2002,20(5):81-85.
被引量:15
9
李伟,胡永生.
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8(32):337-338.
被引量:1
10
王志亮,王宝祥.
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几个问题[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4):388-392.
同被引文献
14
1
陈增宝.
浅论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61-64.
被引量:1
2
梁华仁,张先中.
略论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J]
.政法论坛,1999,17(1):70-73.
被引量:28
3
陈瑞林.
合同诈骗罪犯罪故意探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2):41-43.
被引量:13
4
曹坚.
合同诈骗罪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问题[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43-46.
被引量:1
5
贾宇.
犯罪故意类型新论[J]
.法律科学,2002,20(3):52-58.
被引量:13
6
李伟,胡永生.
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8(32):337-338.
被引量:1
7
杨屹洲,奚安娜.
合同诈骗罪犯罪构成若干问题探析[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5,17(3):86-89.
被引量:2
8
任海涛.
非法占有目的认定中的几个问题[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1):50-52.
被引量:5
9
马长生,黄谷会.
刑法理论中的“事后故意”之批判[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36-38.
被引量:1
10
杜磊.
论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J]
.理论界,2008(12):98-9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王雯汀.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认定[J]
.中国检察官,2011(4):28-31.
被引量:4
2
古加锦.
合同诈骗罪犯罪故意的疑难问题研析[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4):73-76.
被引量:1
3
安鑫.
论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定罪要件的认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1):80-8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吴加明,蒋凤静,张瑾.
代购“iphone4”引发的诈骗罪与侵占之辨析 兼论刑事案件事实的分析与判断[J]
.中国检察官,2011(20):16-18.
2
张瑾,崔欣.
租赁汽车后质押给他人获取借款行为分析[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9):71-73.
被引量:1
3
安鑫.
论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定罪要件的认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11):80-82.
4
刘宗武.
租车抵押获利行为的定性及数额认定[J]
.中国检察官,2015(12):25-26.
被引量:6
5
陈梓翰.
合同诈骗罪实务问题探讨——基于50份判决书的分析[J]
.法学(汉斯),2023,11(6):5458-5464.
1
曾细斌.
论合同诈骗罪之“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39-42.
被引量:1
2
付传军.
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要件初探[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9,21(6):40-42.
被引量:1
3
高艳东.
贷款诈骗罪构成要件疑难问题研究[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5(4):64-70.
4
何文苑.
贷款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相关问题的探讨[J]
.时代经贸(下旬),2008,6(7):241-242.
被引量:1
5
马长生,黄谷会.
刑法理论中的“事后故意”之批判[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36-38.
被引量:1
6
丁婉娟.
浅析财产犯罪中暴力行为之区别——抢劫中的暴力行为和敲诈勒索中的暴力行为之比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5):267-267.
被引量:3
7
张廷智.
对所有人应否追还被第三人占有的财物之我见[J]
.法学,1988(8):36-37.
8
崔新民,马志刚.
试析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构成要件[J]
.河北法学,1990,8(4):23-24.
9
吴宏泽.
财产所有权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J]
.法律适用,1987(6):5-5.
10
藏臣,贾红霞,陈玲,吕晓光.
盗窃罪客观与客体[J]
.大观周刊,2011(16):43-43.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