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析新重化工业道路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预示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工业第二次重型化时期.本文围绕"新重化工业道路"这一概念对其必然性、特点及影响等方面作了基本分析,并引发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如何应对新重化工业增长的思考.
作者
张薇平
机构地区
西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6期104-105,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关键词
新重化工业道路
职业技术教育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F426.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2
参考文献
4
1
刘志芳.
政协委员疾呼:要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5(10):1-1.
被引量:1
2
任保平,洪银兴.
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述评[J]
.学术月刊,2004,36(4):43-49.
被引量:17
3
郭克莎.
人均GDP1000美元后的长期发展进程——东亚和拉美国家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J]
.开放导报,2005(1):67-74.
被引量:10
4
杨若凡 ,夏建国 .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2):66-69.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撰文谈制造业与现代化[EB/OL].新华网,.
2
.国际化之痛:中国企业只是商品制造商[EB/OL].http://www.pka.ocm.cn,.
3
.“高级蓝领”正成为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资源[EB/OL].新华网,.
4
.上海城市发展的未来指向[N].解放日报,2004-06-21(13).
5
.“高级蓝领”上海为你骄傲[N].新民晚报,2003-10-27(17).
6
.我国高级技工严重短缺 制造业面临人才瓶颈[EB/OL].http://to123.51.net,.
7
.长三角:技工紧缺已成制造业“瓶颈”[EB/OL].http://www.hao86.com,.
8
.高级工难觅-劳动力市场结构矛盾该重视了[N].解放日报,2003-10-10(9).
9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杨叔子教授在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两会上的讲演(节选)[N].文汇报,2003-10-12(6).
10
[美]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11、207页.
共引文献
29
1
胡剑慧.
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93-94.
被引量:4
2
王金台.
对产业结构调整中教育结构体系建设的思考[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4):110-112.
被引量:4
3
张红宇.
关于城乡统筹推进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
.管理世界,2005,21(9):59-69.
被引量:30
4
张薇平.
浅议中国新的重化工业化道路[J]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6):121-124.
5
苏振兴.
关于拉美国家现代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J]
.学术探索,2006(2):79-86.
被引量:11
6
刘鸿亮,曹凤中.
21世纪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全新思维模式的建立[J]
.环境科学研究,2006,19(4):148-153.
被引量:11
7
全毅,张旭华.
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东亚和拉美地区的比较分析[J]
.经济评论,2008(4):111-118.
被引量:5
8
刘小瑜.
解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J]
.当代财经,2009(2):13-17.
被引量:1
9
景天魁,毕天云.
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意义[J]
.学习与实践,2009(9):96-102.
被引量:11
10
夏泽义.
城乡统筹发展:改革30年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新阶段[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6):20-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
1
邹晓春,李佑成.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J]
.职业教育研究,2005(2):13-14.
被引量:42
2
张喜春,戚文革,关健.
高职新“2+1”教育模式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06(33):32-33.
被引量:10
3
陈洪.
浅谈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J]
.教育与职业,2006(36):50-51.
被引量:27
4
马连华.
做实“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J]
.教育与职业,2006(35):8-10.
被引量:38
5
刘邦祥,吴全全.
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5):51-53.
被引量:174
6
周济.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推动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11-08.
7
以就业为导向创办优质高职--全国8所优秀高等职业院校经验介绍[N].中国教育报,2004-05-06(3).
8
马丽杰.
工学结合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J]
.辽宁高职学报,2007,9(7):78-79.
被引量:6
9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肖仁政,王作兴.
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00,36(4):56-58.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6
1
马连华.
做实工学结合 跟紧滨海新区发展步伐——兼论面对中国“第三极”战略定位中滨海职业学院高职教育发展对策[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6):13-19.
被引量:2
2
彭康华,乔一方.
金融风暴下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实习指导的思考[J]
.消费导刊,2009,0(2):239-239.
被引量:3
3
马连华.
做实“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J]
.教育与职业,2006(35):8-10.
被引量:38
4
云连英.
“工学结合”模式下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
.教育探索,2008(12):42-43.
被引量:13
5
殷志扬.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3):194-195.
被引量:5
6
乔一方.
新时期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2B):222-2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2
1
奚小网,倪森寿.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1-2.
被引量:1
2
李佳民.
“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的解读与实施[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1-12.
被引量:5
3
彭康华,乔一方.
金融风暴下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实习指导的思考[J]
.消费导刊,2009,0(2):239-239.
被引量:3
4
高怀世,刘旺生.
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缘何校“热”企“冷”[J]
.教育与职业,2007(17):17-18.
被引量:14
5
姜松.
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J]
.职业教育研究,2007(8):32-33.
被引量:8
6
吴大明.
试论高职教育的三个“零距离”[J]
.职业教育研究,2007(11):45-45.
被引量:3
7
熊芊.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五结合”探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2):120-121.
被引量:11
8
麻来军.
现场嵌入 工学循环——烹旅专业工学结合的新途径[J]
.职教论坛,2008,24(8):10-15.
被引量:4
9
李霄燕,李迎雪,徐菁.
工学结合指导下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19-120.
10
杨林生,牟惠康.
默会知识视阈下的高职院校有效教学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2008,24(4):104-108.
被引量:21
1
王世才.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4(4):36-36.
被引量:1
2
肖彦,苏密荣.
机械行业应收账款与相关费用效应分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6):86-87.
3
文芳.
中国陶瓷行业贸易摩擦现状及特点研究[J]
.海峡科学,2016,0(9):38-40.
被引量:3
4
崔凤垣.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特点及影响因素[J]
.人口与计划生育,1998(6):23-26.
被引量:2
5
浩之.
科技产品定价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
.适用技术之窗,1997(6):1-1.
6
田斐,王翠,杨栩.
农民收入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
.中国统计,2010(3):25-26.
被引量:1
7
任作才.
杭锦后旗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特点及影响增收因素分析[J]
.内蒙古统计,2015(4):68-69.
8
马聪,李介夫,闫晶.
生态视角下高耗能行业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6(25).
9
王成云,阎红梅.
澳大利亚2004年度财政预算的特点及影响[J]
.商场现代化,2006(01Z):142-143.
10
丁学东,丁国光,吴孔凡.
促进农民增收要有新的思路和政策[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1(2):2-6.
被引量:1
教育与职业
2005年 第3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