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对话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
1蔡彭.高考语文复习要多做题吗——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J].语文教学之友,2009(9):45-47.
-
2王旭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J].成才之路,2009(5):83-84.
-
3王生.对待史实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第40题的启示[J].历史学习,2003(9):31-31.
-
4陈武元.科研规划与文科学科建设关系的理性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1,9(3):9-12. 被引量:3
-
5张献辉.捡贝壳[J].作文之友(快乐作文与阅读)(低年级版),2012(1):31-31.
-
6李穹野.向西,向西[J].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07(4):17-19.
-
7穆云奇.普通体育考生专业考试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7(Z1):22-22. 被引量:1
-
8刘俊海.教孩子爱书[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6,0(8):55-55.
-
9吕辉.对《对一道高考最值题的思考》一文的再思考[J].中学数学(高中版),2011(6):69-69.
-
10贾文新.正确运用教学评价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3):50-51. 被引量:2
;